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2|回复: 0

[保健] 【转贴】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出炉,每天至少吃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1 2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自健康有约微信公众号。医学指导/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

管家说:
        5月15日至21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时隔九年的一次重要修订。和2007年发布的旧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有哪些变化?会对居民餐桌有哪些影响?
        “健康有约”管家特邀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进行了解读。
       陈超刚说,2016版《指南》突出了对奶类、大豆或豆制品的摄入要求,显示我国居民在这方面依旧摄入不足。随着国际上为饮食中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解禁,我国居民可以放心地吃掉整个鸡蛋,而不用像过去那样因为担心胆固醇太高而舍弃蛋黄。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指南》中首次提出“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的要求,提倡“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和“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这一变化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变得更有人情味,也传递给公众一个信息:饮食方案不仅能促健康、利防病,更可传情达意、传承文明。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jpg
       来看看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每天膳食量度,连走多少步都有要求,你达标没?

方案讲了啥
六大要求更细致 更与时俱进

       陈超刚指出,和2007版《指南》的十点要求相比,新版《指南》的要求虽然减少为六点,对“餐盘该如何选择”的指导却更为细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饮食文明新风。


       第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这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5~8份,相当于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1~3份,相当于50~150克,薯类1~2份,相当于50~100克。

       第二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指南》要求,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第三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指南》要求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也就是说,要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的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每天摄入200~350克,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每天吃各种奶制品,换算成液态奶300克。

        第四是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指南》要求,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具体来说,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具体到每天的摄入量,可参见新版《平衡膳食宝塔》的图示。


长期吃鸡蛋 不用丢蛋黄

       根据《指南》要求,优先选择鱼和禽。随着国际上对胆固醇的每日摄入量解禁,因蛋黄中富含胆固醇而长期 “含冤”的鸡蛋终于扬眉吐气。新版《指南》中,鸡蛋的每日摄入量比过去增加了。如果按照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鸡蛋可以称得上是“最平民化的高档营养品”。陈超刚认为,这意味着居民应该长期吃鸡蛋且不弃蛋黄。此外,应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第五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指南》要求,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

有些传统食物宜怀旧莫多吃

       第六是杜绝浪费,兴新食尚。《指南》要求,珍惜食物,适量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不回家吃饭,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结果。但无论从营养学的角度还是家庭和谐的角度来看,鼓励人们多回家吃饭,都是大有益处的。” 陈超刚指出,有些人或许认为“饮食文明新风”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其实,提倡饮食移风易俗更符合文明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应该对传统饮食习惯有所扬弃和发展。
       例如,过去没有冰箱,为了避免浪费食物,我国先民只能用高浓度盐来腌制肉类,以尽可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现在,随着饮食供给多样化、冰箱普及,腌肉等不健康的食物就不能天天吃、大量吃,而应减少进食频率和量,变成偶尔尝鲜、饮食怀旧的选择。

追求健康长寿  必须“控油限盐”

       陈超刚指出,根据《指南》要求,要提升营养水准,追求健康一生,起码要做到两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控油限盐”。
       饭菜没油水,果腹也不香。中国人对烹调用油常有两种极端的认知。一方面,有人认为,油温越高炒出来的菜越香,甚至有的是黑烟冒出来以后才放进去,有的是菜放进锅以后,火不仅在锅底烧,连锅里也一起烧。这会使油里面的成分被破坏,同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对油温的控制很重要。
       另一方面,有些人“畏油如虎。”陈超刚说,有一位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身材,所有食物都是水煮,一旦多吃一口含油的食物,就得绕小区跑几圈,谁知几个月后,她因脂肪酸缺乏而被迫就医。
       “油好比双刃剑,多了不好,少了身体也会敲响警钟,在适量的情况下是对身体有益的。”
       他指出,《指南》推荐一天一人不超过25克或30克,但是还有一些油是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说花生、瓜子里。吃25克的花生或者核桃,或者吃40克的西瓜子,就相当于10克植物油。25克的花生充其量就是一把,因此晚上有时候看电视,很多人眼睛不闲,嘴也不闲,边看电视边吃“油”。


       还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和孩子需要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原料,如人造脂肪、氢化油、咖啡植脂末中,都有反式脂肪酸的身影。年轻人和孩子们偏爱的美味,如巧克力派、咖啡伴侣、曲奇、玉米片、奶油饼干、油炸面圈、起酥点心、薯条、油酥等,不能多吃。

不放盐 也能让食物美味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日最多摄入5克盐,而我国一直规定,居民每日摄入盐的上限是6克。“调查显示,中国居民人均日摄入盐高达9.8克,如果能降到6克,对个人健康来说,已经‘善莫大焉’。”陈超刚说,6克盐是健康人每天吃的最多总量,如果对于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则要减少用盐量。 
    人越老,口味似乎越重。“这是因为,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味蕾的敏感度下降,因而,盐的摄入量就在不知不觉地增加。”陈超刚说,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减少食盐用量,可以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往下减,也可以用白醋、柠檬等来替换一些含盐调味料,使食物的味道改变。 不吃高盐的食物,可以用蔬菜来调味,吃出原味。每天的餐桌上可以备一些西红柿、黄瓜、萝卜等生吃的蔬菜,不加任何调味品,既保证蔬菜摄入,又减少盐的食用量。此外,食物提鲜不只靠咸味,比如香菜、香菇可以在熬汤时加入,而洋葱可以作为很好的凉菜辅料。生姜末、番茄酱也可以使用。


三个锦囊 给餐盘加分

        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可以让您的餐盘合格,但要给餐盘加分,陈超刚推荐大家不妨看看这三个营养 “锦囊”。
1
合理补钙
        乳类是钙的最好来源,我国膳食中乳类及乳制品很少,钙的主要来源是谷类、豆制品和蔬菜,钙摄入量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可能与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有关。陈超刚说,中国人喜欢煲骨头汤补钙,其实骨头汤里主要的成分为水、脂肪和少量的含氮浸出物,钙和蛋白质的含量很少,长时间煲煮还可产生大量嘌呤。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的,不容易溶解到汤里,骨头汤中的含钙量一般为2-4m克/100毫升,而牛奶的含钙量是100-105m克/100毫升。
2
重视β胡萝卜素
        这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是视网膜重要成分,预防慢性眼疾。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绿色及黄色的水果蔬菜中,如菠菜、胡萝卜、南瓜、芒果、杏、木瓜等。
3
莫过分崇拜维生素C
       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美容、预防动脉硬化等。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枣类、青椒、猕猴桃、柚子等含量最为丰富。不过,要警惕过分崇拜维生素C的倾向,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也可能损及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12-22 17:17 , Processed in 0.0161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