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1|回复: 5

【上官蔓】志愿者管理中常见的头痛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9 1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上官蔓;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上官蔓


志愿者管理通常是公益组织的重要工作。
不同的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只怕也常相似。
简单列十条吧,每条都是痛:
1、人手不够。
总是有活,总是没有足够的人去干。
2、能力不够。
好不容易找来了人,却只是“人手”,不是“人头”更不是“人才”,活是有人干了,却干不好。
志愿者的能力,配不上意愿,达不到工作的要求。
3、工作质量无保障。
“我都不拿你一分钱了,你还居然有脸挑剔我干的活?!也太不知道好歹了!”
“我就算没有功劳,苦劳有一大堆好吧!”
4、时间没有保障,队伍不稳定。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我有自己的生活”、“做公益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志愿者个人的时间、精力安排与组织工作的需要不匹配。
5、非理性的热情。
用血汗钱做公益;为了做公益没时间去挣钱吃饭、没精力去挣钱养家;为公益牺牲自己和家庭,执著于“奉献”。
6、说的多,做的少,行动的意愿低。
“你们应该去找政府!”
“你们应该去找大大!”
“你们应该去找省长!”
“你们应该去找CCTV!”
“你们应该这样这样做!”
只见指点江山,不见付诸行动。
7、喜欢讲情怀,执行意识弱。
“365个日日夜夜,我都在牵挂着他们!”
“牵挂,就是胸怀祖国放眼天下的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8、不理解组织使命
只做“我想做的”,不做“组织需要做的”。
9、常见道德优越感加玻璃心
“我都来做公益了,我多高尚啊。你居然还催我/挑剔我/考核我?!”
“你伤害了我纯洁的感情!”
“我有这样的发心,难道不应该感天动地吗?”
10、期待较难管理、难满足(不好伺候)
志愿者参与志愿工作,常常笼统的自称“我乐于奉献”、“我自带干粮”、“我什么也不要”,实际上,其隐性的需求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
有人需要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证明(这个好办);
有人需要社交;
有人需要导师;
有人需要社会赞誉;
有人需要情感满足;
有人需要充分的参与;
有人期待看到改变;
有人需要自我价值实现......
很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志愿者团队上,频频发小红花、送棒棒糖、点赞、表彰,谈人生谈理想谈感情,隔三岔五一起抱头痛哭......就这样,也不见得能把团队维护好。


要怎么做,才能破了这些头痛的事呢?
窃以为,至少要做五件事。一个也不能少。
具体是哪五件事呢?明天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8: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管理黯然销魂五式之第一式:明确组织的宗旨和使命。





此式又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作为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你要明确组织的宗旨和使命。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一招就是:一定要搞清楚,在我们这里谁才是老大!
谁是我们的首要客户?志愿者?捐助人?还是服务对象(受助对象)?
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没有对或错,只有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参考文章:《对与错,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重要》)


不同的宗旨和使命、决定了不同公益组织的定位、业务模式、资源整合方式和目标,构成最重要的根基。


如果确定了组织的“老大”是捐助人:
那么好,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是业主单位,你甘当施工队。就围绕着“满足捐助人”这个目标去安排组织资源、提升组织能力。
按市场和公益的双重标准,透彻理解捐助人的真正需求,切实的设计项目、切实的组织实施,强调沟通与效率,关注宣传和推广,做对捐助人来说性价比最好的公益组织。


如果确定了组织的“老大”是志愿者:

那么好,强调公益的广泛参与,围绕“最大限度吸引公众参与”、“鼓励体验与经历”的目标去安排组织资源、提升组织能力。
尽力降低公益门槛、尽力贴近公众,关注宣传和推广,千方百计的吸引公众广泛参与。


如果确定了组织的“老大”是服务对象/受助对象:
那么好,围绕着“满足服务对象/受助对象”这个目标去安排组织资源、提升组织能力。
捐助人出钱、志愿者出力出智,基于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而非“我以为的”需求)来组织资源、安排行动,想方设法去服务于组织的“老大”,或者去共同去尝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你一定得做一抉择。
不要跟我说“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我们的首要客户”。
没有这回事。
好比在太平洋里划小船,哪怕工具落后到只能靠仰望星空来寻找和判断航线,你也总得有个方向,否则,只怕唯一的下场只能是在累死累活的“划着”的状态中无功而亡,还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步:大声说出组织的宗旨,并让整个团队都清楚。

作为一个公益组织的管理者,你不单自己要清楚的知道组织首要客户是谁,更要让整个团队都清楚这一点
这是一切工作推进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
如果你没有不厌其烦、反反复复的强调这一点,组织内部的不一致自然会广泛存在。


来,请跟着组织教练唐三藏先生一起念:
悟空,你知道我们组织的老大是谁吗?
你要是不知道我就要告诉你,要是知道你就要说出来嘛。
如果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你真的知道呢?
虽然你很有诚意的望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知道,不可能你说你不知道我却误以为你知道、你说知道我却以为你事实上不知道,大家要讲道理嘛!
你真的知道吗?知道你就说出来吧。
你不是真的知道吧?难道你真的知道吗?
......


第三步,日三省吾身:我们的组织行为,是否与组织宗旨相一致。
以公众参与为组织使命的公益组织:
有没有扶老奶奶往返过了N次马路?
有没有给一个孩子送过N个文具盒或书包?
有没有只在某个特定的日子,给养老院的同一位老人洗了N次脚?


以助学或儿童救助为组织目标的公益组织:
有没有故意揭孩子伤痕,把孩子弄哭,然后拍下照片,做宣传用?
有没有把孩子的大特写照片、生辰八字、祖宗八代、各种隐私和伤痛张榜明示,践踏孩子及其家庭的尊严,只为请公众掏腰包?
有没有和服务对象脸贴脸秀亲热,只为拍照晒朋友圈?
有没有让受助人面对镜头举起钞票,“要拍了要拍了!看镜头!笑啊!露出八颗牙啊!告诉捐助人我拿到你给的钱了!”


以满足捐助人需求为宗旨的公益组织:
有没有拿个甲计划给捐助方要钱,拿到钱后又变成执行乙计划的?
有没有把捐助企业员工项目现场督察办成企业员工乡村游的?
有没有一个项目卖八家,拿一个计划去糊弄N个资助方的?
......


回想一下,你的组织里为什么志愿者管理时冲突不断?很多时候,是不是因为在“究竟要优先满足谁”的问题上,认识不统一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但凡是组织里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的地方,但凡是组织内部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往往就是因为这种不一致。
反过来说,发现了这种不一致,我们也就找到了志愿者管理可能的改进方向。




明天请看:
志愿者管理黯然销魂五式之第二式:画出利益相关方地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8: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管理黯然销魂五式之第二式:画出利益相关方地图。


有人抱怨我志愿者的痛写的挺沾地气,破解五式就开始“组织使命”了,感觉要越来越不沾地气的样子。
唉,讲理不?我说组织使命,都写成“到底谁是老大了”,还要怎样通俗啊?
好吧,我再大白话一点。


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在不同的公益机构,会被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以一个把偏远贫困地区的少年带到大城市的夏令营为例。
不同的组织,基于不同的组织宗旨和利益定位,会有大相径庭的作法。


如果是一个以慈善为任务、以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为使命的公益组织,项目的设计将着重满足志愿者、捐助人、媒体等的需求,大体会围绕以下目标进行:
[blockquote]
1、营员。
倾向于选择年龄小、长的好看、能歌善舞、普通话流畅的孩子做营员,以争取最大程度打动社会公众,吸引公众关注;
对孩子的具体心理状况、学习状况、面临问题等不做深入调查。
告诉孩子:
这是愉快的玩之旅,你会被感动、你会被爱包围。
这是你一生中得到的宝贵的唯一的机会。此一别,后会无期。
2、志愿者。
低门槛接纳尽可能多的志愿者,参与全程,对于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专业水准、时效等不做要求;
3、设计目标。
全方位满足志愿者的施舍、服务、奉献、情绪等多方面的需求;
4、物资。
丰沛的物资准备:衣服、鞋子、帽子、外套、雨伞、凉鞋、头花、各种药物;
超出必需的饮食安排,给孩子大碗大碟吃好的,水果不断、零食不断;
5、资金筹集。
预算做足,高标准筹集款项。
6、行程安排。
以广泛参与、最大影响为目的,安排大型联谊、争取参与各种企业活动、地推;[/blockquote][blockquote]
7、媒体宣传。
积极联系媒体,全方位、立体报道,并且重点报道捐赠方、志愿者。
8、后勤服务。
帮孩子穿衣服、扣扣子;帮孩子盛饭,给孩子鸡蛋剥皮......通过对营员无微不至的照料,满足志愿者“我在付出、我在奉献、我乐在其中、我丝毫无求于他们”的需求;
9、返程。
接纳公众给予孩子的一切馈赠,想方设法用大包小包让孩子们满载而归。
10、口号。
感谢孩子给了我们一个发现自我、满足自我、表达爱意的机会。[/blockquote]

如果是一个以教育为任务的公益组织,会立足让孩子增广见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为宗旨。项目的设计将围绕以下目标进行:
[blockquote]
1、营员。
随机选择孩子,其中,三观正在成型阶段的青春期孩子可能更被优先选择。
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成长背景、思考与困惑,切实围绕其实际需求安排行程。
告诉孩子:这是磨炼之旅、自我发展之旅,你将带着信心与勇气踏上归途。
2、志愿者。
高门槛,严要求,要求专业志愿者、时间能够保证的志愿者、遵守规则的志愿者、来提供服务的志愿者。
3、设计目标。
为孩子增广见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4、物资。
合理且必要的物资与饮食。三餐简单,不吃零食。不喝饮料。自带水杯。
5、资金筹集。[/blockquote][blockquote]
预算做紧。捐助人的钱也是社会公众资源,不能以“捐助人乐意”为由而浪费。
6、行程安排。
紧密围绕夏令营目标,以营员增广见识为主要方向安排活动与课程,倾向于体验式、参与式,适度封闭,尽量让孩子在体验与参与的过程中少受打扰;
7、媒体宣传。
积极联系媒体,全方位、立体报道,并且重点报道公益机构。
8、后勤服务。
让孩子尽可能自理。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注意帮助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9、公众馈赠
有选择的接纳公众的馈赠,提醒过度的物质给予有可能反而培养孩子的贪念,将接收施舍当成天经地义;引导公众关注营员背后的社会问题、更广大的社会群体,将眼光从“这一批”升华至“那一群”;引导孩子将获赠物资转赠予更有需求的群体,传递爱、学会更好的配置社会资源。[/blockquote][blockquote]
10、口号
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让我们在彼此看不见的岁月里熠熠生辉。[/blockquote]

好吧,对照一下吧。
看一下,你们怎么处理和志愿者的关系、你们把利益相关方摆在什么位置,就知道你所在的是哪一类公益组织了。
重申一遍:
(1)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2)志不同,道必将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8: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管理黯然销魂五式之第三式:明确说出你的需求和价值主张。


切实的做到这一点,可以有效的控制或降低《志愿者管理中常见的头痛事》中的至少四条:非理性的热情;喜欢讲情怀,执行意识弱;不理解组织使命;期待较难管理、难满足(不好伺候)。


一、向自然界学习完美群体的决策之道
科学家对于自然界里蝗虫、蜂群、蚁群的群体智慧进行过研究,企图发现这些自然界里的群体,是如何通过简单的规则,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了高效的决策,达成了奇妙的集体行动的。
以蜂群为例。
蜂群是怎样完成了集结与沟通,集体奔向一个目的地(比如蜜源)的?
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侦察兵蜜蜂发现了蜜源,回到蜂群跳起8字摇摆舞。

只有离侦察兵近的约5%的蜜蜂看到了舞蹈动作,他们因此知道了目的地在哪里以及有多远;其他95%的蜜蜂都没有机会看到。
这5%的蜜蜂被研究者称为“裸奔者”,它们会立刻向着目标迅速飞出一条直线;而其他不知道群体目标在哪里的蜜蜂,则仍在迟疑的、绕着圈飞着。
想象一下此时蜂群飞行的场景,那叫一个乱啊!
有趣的是,“裸奔者”通常不是飞在蜂群的最前端带路的,而是混在乱哄哄的蜂群中间,通过被研究者命名为“柏德三规则”的集体智慧,就完成了把目标传递给整个蜂群、推动群体抵达目的地的任务。


[blockquote]
柏德三规则
“柏德”是指克雷格.雷诺兹编制的一个具有生命行为特征的人工生命群体程序,它要满足以下三条规则:
1、避免(碰撞):避免碰撞到其他个体。
2、定向:按照最接近自己的个体前行的平均方向前进。
3、吸引力(凝聚力):向最接近自己的个体的平均位置移动。[/blockquote]

这就是蜂群之所以成为完美的群体的奥秘:
1、有知道目标且果断奔向目标的裸奔者
2、群体依旧柏德三规则行动。
3、群体当中的其他个体,没有不同的目标


[blockquote]
“5%的核心领导者=90%的成功。一个团体中,只要有5%的领导者知道目标,就有90%的机会成功领导团体其他成员达成目标。[/blockquote][blockquote]
一个领导者或者领导小组甚至可以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从内部引导一个群体向着一个目标前进。”[/blockquote]

二、以格桑花志愿者招募为例
组织里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组织目标的公益组织,就像在太平洋里划小船。
处在这种境地的公益组织,就不要抱怨志愿者管理起来头会痛了。
你反正都是会死的,又何必在乎头痛不痛呢~~


在公益组织选择了自己的目标之后,要将自己的价值主张、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大声的、明确的、反复的说出来,以推动全员的认知、贯彻、执行、实现;
同时,要警惕内部的部分人产生不同的目标。


以格桑花为例。
在网上可以看到,格桑花的志愿者招募文案,会强调以下内容:


    [li]
    这是一份志愿服务,格桑花希望利用志愿者的业余时间、碎片时间,不受时间或地点等因素制约,一起创造价值、服务社会。[/li][li]
    格桑花倡导志愿者平衡好工作、家庭和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格桑花反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牺牲家庭幸福、帮助他人却不能关爱家人、不承担家庭责任等不理性的行为。[/li][li]
    格桑花愿意为志愿者的成长创造平台、提供机会,让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和成长。[/li][li]
    志愿服务需要时间保障,特别是固定岗位的志愿服务,需要相对稳定的服务时间。我们希望朋友们上岗以后,至少要坚持志愿服务一年,所以,上岗前需要评估自己的现实情况,请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志愿服务。[/li][li]
    虽然是志愿服务,不领取报酬,但是我们对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都有要求,要有思想准备。除应该具备专业技能外,我们更要求志愿者能够守信,工作态度要认真,要有责任心不可以随便和敷衍。能把自己接手负责的事情当作一个任务、一件工作来认真对待,即使发生意外无法完成也做好交接和衔接;能主动服务、主动沟通的志愿者更加受欢迎。[/li][li]
    我们需要心智成熟、心理健康的志愿者。玻璃心般脆弱、不具抗压能力的人,不适合成为我们的志愿者。要有做事的强烈意愿。因为喜欢,所以愿意。这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赞美、认可和感谢。只有内心的力量才是强大的,遇到困难、误解才不会轻易被打击而放弃。只有有心人,才可能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格桑花,从而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li][li]
    我们对志愿者有培训和指导,同时志愿者也要尽量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强烈意愿,以便格桑花可以尽快的了解你,能够安排适合的岗位和任务。[/li][li]
    要有行动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好的想法要实现需要有人去行动,行动包括自己亲自做或者找到能做的人来一起做。仅有感动、仅有想法是不够的。当我们因为感动而行动,多少会有人从中受益。[/li]




这样把“丑话”说在前边,表明公益组织的立场、要求、价值主张,表明了组织严谨、诚恳、负责的用人态度。
可能不太容易招到很多人,但这样招进来的人,可能重新审视了自己,摒除了非理性的热情,做了时间、精力、专业度投入的承诺,也较容易管理志愿者的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8: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管理黯然销魂五式之第四式: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测评工具。


这一篇,一直犹豫着要怎么写。
因为很担心被视为“野狐禅”。
还是硬着头皮写了。


经常会听到公益组织叹“招人难”、“用人难”,也经常会看到平台型机构为公益组织招聘助力,但好象比较少听到公益组织在招聘等环节应用测评的实践。

篇幅所限,简单介绍两个测评工具,点到为止。


工具一:盖洛普优势识别

比如,你是不是苦恼于你的志愿者里多是“大爷”,眼高、手低、嘴大,习惯于袖手一旁指指点点:“你们应该怎样怎样”,光说不炼?
当你这么苦恼和抱怨的时候,亲爱的管理者,先请明白一个事实:“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你看他们都不顺眼,那是因为你瞎、你判断不了人家的“长”;你无能,你无法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那么怎样知道谁是对的人?怎样才能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
盖洛普给出的建议是:基于优势识别


盖洛普有一个很容易打动人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扬长避短”这个词。
但当面对自己的人生时,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长”(才干及优势),由此也不具备根据自身优势、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因为不了解自己的“长”,所以无法“扬长”;
同时,我们的环境(包括家长、亲人、老师、上级、同事、朋友等)很善于发现我们的弱点、缺点,不断的提醒我们,迫使我们跟自己的缺点死磕,致力于一生“补短”而非“避短”,事倍功半,也令我们错失了发挥优势的时机,荒废了自身优势。


[blockquote]
盖洛普优势理论

优势由才干技能知识组成。技能和知识可以很容易被教会,而才干则不能。要想把人管好,先要把人看好,把人用对。
人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管理员工时,重在发挥他们的优势而不是克服他们的缺点。
给员工创造环境,发挥他的优势,这是管理员工的根本。要使每个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敬业度)。
优势识别有34个主题:
成就、行动、适应、分析、统筹、信仰、统率、沟通、竞争、关联、回顾、审慎、伯乐、纪律、体谅、公平、专注、前瞻、和谐、理念、包容、个别、搜集、思维、学习、完美、积极、交往、责任、排难、自信、追求、战略、取悦。[/blockquote]

比如,有一个人,对自己进行了盖洛普优势识别的在线测试,结果是:取悦、战略、交往、沟通、竞争。测完看到结果感觉挺“失落”:自己希望拥有的“分析、统筹”没有,自己以为一定有的“完美”没有,自己最看不起的“取悦”却排在第一。
测出来的这个自己,不是那个“我希望成为的自己”。
然而,在仔细研讨、反复思考后,再联系工作经历,很多原来不解的疑问和盲目的自信均被解开:
原来自己的很多“成绩”都是因“天生”的才干得来。
比如,刚做销售的时候,没接受任何培训就去拜访客户,从来没有客户讨厌自己,和所有客户的交流都很顺畅。后来做销售管理,带新人,总奇怪为什么有人就那么笨,反复教都做不好。现在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本来就具有“取悦”的能力优势,恰好在做销售工作时施展了。
在这样观察和反省自我的基础上,当事人将更有机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规划自己的人生。




工具二、九型人格


你的团队成员有没有常常发生内部矛盾?
有没有彼此看不起、相互不喜欢?各行其是,难以协同?谁都不想鸟彼此?
怎么回事?
怎么办?
可以考虑集体学习,做九型人格的测试。


[blockquote]
九型人格测试

人格被分为九型:
1号完美型,2号助人型,3号成就型,4号独特性,5号研究型,6号忠诚型(疑惑型),7号活跃型,8号领袖型,9号和平型。
1、每个人,必然属于九型中的其中一型。而这个型就是你的九型人格概念表 基本人格型态。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类型是不会变的,特定前提下,可能有某部份的隐藏或调整,却不会真正改变。
2、虽然人的基本性格型态不会改变,但是某一型的典型描述,却不见全然符合某一个人。人们为了顺应成长环境、社会文化,他们在安定或压力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差异。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都是独一无二,所以同类型人之间可能有许多共同点,但却也各自拥有一些属于自己最特殊的特质。
3、九型人格中,没有哪一型是全然属于“男人的型”,而哪一型又是“女人专属”。
4、每一型的人都各有其优缺点。没有哪一型是好的,哪一型是不好的。[/blockquote]

团队成员一起做九型,展示测试结论,有可能达到自我认知、相互了解、重新组成完美团队的结果。
简单粗暴一点讲:
假如一个公益组织里的组织文化比较激烈,常常意见不和,会剧烈冲突,甚至常常鸡飞狗跳,有可能是因为团队中的9号(和平型)不够多;假如一个公益组织里大部分的志愿者都是活雷锋,习惯于忽视自我,常常道德绑架,有可能是因为2号(助人型)太多。


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欲望
性格测试是一个借助工具对自己进行观察和反省的机会
一个完美的团队,应当是不同人格、不同特质、不同优劣势的结合。
有重叠,就较多共鸣、较多一致;有差异,才有机会互补、达成共赢。


团队成员每一两年做一次九型,大家拿来集体学习、对比分析,自己觉得恍然大悟,别人也说“原来如此。理解了。他原来不是针对我,而是性格如此。”
就拿我做例子吧。

我为什么像个大太阳、天天活力四射,年近半百还不惜秀肉体以号召大家一起死磕?
答案可以很简单:因为我是7号(活跃型),永远好奇、永远愿意为他人带来欢乐,只能记得住欢乐的人与事,不愿意做哪怕一件无趣的事。
为什么我总是教育孩子行为上不要狷介,不要追求用“不穿校服”之类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因为我的4号得分最低:我压根儿就没有林黛玉的气质,我不忧郁、不妒忌,不多愁善感,不情绪化,我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为什么我总是敢说真话,一点都不怕得罪人?
因为我的9号得分也超级低,这表示我一点儿也不在乎得罪人,从来就没想过当和事佬啊。
呃~~~




三、慎重选择和使用职业测评工具


首先,市面上的职业测评工具种类繁多,要慎重选择。


[blockquote]
一个被认为“科学”的职业测评,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效度(测验结果的准确性)、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常模(每位被试的心理测验都有一个原始分数,通常情况下这个分数没有实际意义,除非这个分数能与别人比较)。
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合适的常模的心理测验。如果测验本身不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或者选择的常模不正确,测验的实施与解释都是浪费时间。
如果没有办法判断效度、信度和常模,就选用在世界或国内知名的心理测验。
[/blockquote]

其次,要清楚:职业测评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清楚地了解这些测评、掌握恰当的使用方法、以良好的心态看待测评结果,是进行测评前必要的准备工作。
使用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协助,尽量避免人为的误差;

不可以滥用测评;
要知道,测验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感觉测验结果与自己的特质有明显不同,有必要持怀疑态度。
测试结果理论上说属于个人隐私。若用于团建、在团队成员间公开,需要事先沟通,达成意见一致(若对外披露,建议匿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职业测试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辅助手段之一,常常有用,但不可夸大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8: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管理黯然销魂五式之第五式:建立社群,持续满足志愿者需求。


通过建立社群、持续运营的方式,不断发现、挖掘和培养志愿者的需求,全方位的满足。


关于志愿者的定义很多,但无论如何描述,三个特征是共同的:
1、无物质报酬,或不为物质报酬;
2、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精神;
3、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志愿者不为报酬而来。那么,他们是不是就完全无所图呢?
怎么可能!!


我在《志愿者管理中常见的头痛事 》里,写过一痛:
[blockquote]
10、期待较难管理、难满足(不好伺候)
志愿者参与志愿工作,常常笼统的自称“我乐于奉献”、“我自带干粮”、“我什么也不要”,实际上,其隐性的需求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
有人需要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证明(这个好办);
有人需要社交;
有人需要导师;
有人需要社会赞誉;
有人需要情感满足;
有人需要充分的参与;
有人期待看到改变;
有人需要自我价值实现......[/blockquote]

实际上,志愿者虽然确实不为物质报酬而来,但参与公益却必定有自己所“需”或所“求”。
公益组织应该对志愿者是抱着什么“需”、“求”而来做尽可能准确的了解。
唯有了解,方有可能评估、管理、满足。


需要一个志愿服务时间证明的,是目的最简单的,也最容易给予满足。
但正因要求简单,可能这部分志愿者也会倾向于要求参与那些有明确时长的、简单的工作,而较为复杂、难以计算时长的志愿工作(比如策划、搜集、分析等),可能就不那么愿意承担了。
有社交需求的,你可能要安排团队活动、给社交留下机会和空间;需要社会赞誉的,你可能不单要让自己的组织更强大、更被社会认可、获得更好的声誉,还可能要为志愿者向其所在单位请功,支持其参与所在单位的优秀志愿者评选、优秀自组织评选等。
若你没有养成习惯,按我在《志愿者管理 黯然销魂五式 之第一式》里说的那样,每日三省:“我的组织使命是什么?谁是我们的老大?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否都以老大的需求为核心?”,也许,在你忙着千方百计去满足志愿者不同的需求时,不知不觉间,就忘记了当初为了什么而出发。


若你确实一直牢记组织使命,从未搞错“谁是我们的老大”之类的问题,那么你在花样百出的满足志愿者的同时,会有计划有预谋的匹配不同的人,以组织优势互补的团队;会为每一关键岗位备份人才;会安排志愿者轮岗;会努力统一认识、提升能力、培养默契、增进情感。
这时候,社群运营几乎成为最自然的发生。


警告:以下内容请谨慎阅读,后果请自负!


揭密一下格桑花的志愿者社群:
格桑花在QQ上有好几十个家人群,按地域分区就近服务于捐助人,再注意从捐助人里吸纳和发现志愿者,共同完成目标工作。格桑花还在微信上建了几十个微信群,分不同的主题,集合不同兴趣的志愿者,鼓励自组织,千方百计发展志愿者、提升志愿者、满足志愿者,从而黏住志愿者、和志愿者一起走得更远。
篇幅所限,说说这些微信群的主题吧,包括(但不限于):
1、摄影大神群
手机拍照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格桑花的远程协同项目也依靠手机拍照做项目反馈。为有手机拍摄任务和对手机摄影感兴趣的志愿者建立摄影大神群后:
(1)邀请摄影家常驻于此,每天逐张点评西部老师和志愿者手机拍摄的作品,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2)分享摄影优质网络资料;
(3)协调分配摄影类图书杂志等资源。


2、心理学群。
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长驻于此,经常带领大家做心理测试游戏,集体学习分析和讨论测试结果;分享案例;分享优质网络资料。


3、亲子关系群。
为人父母的志愿者在此交流育儿心得体会,谈亲子关系;未育或未婚的志愿者在此反思成长过程,观察和反省自身。


4、准妈妈群。
2016年一年,格桑花的女志愿者有至少十名要生宝宝。
HELP!12%的志愿者要生娃啊,每天都有活要干啊!严重人手短缺啊!求各路大神入伙啊!
大肚婆一起建了一个群,交流孕期知识和体验,相互提醒,彼此鼓励。


5、多肉养殖群。
爱养花养多肉的人很多,养不好的也多,“种个仙人掌都会种死”的神仙那都是成堆的。
真想学会种植的,在此交流,有高手指点、示范,各种传道授业解惑。
还有机会得到西部孩子亲手收集采摘的格桑花种子!
还有机会见识来自高原的纯生态、绿色的上佳肥料(羊粪蛋蛋)、花土(虫草土皮)!!!


6、烘焙群。
爱烘焙、爱西点、爱烧烤、爱美食的人,当然有很多话题。
从文字你就能看出来,我对这个群的关注和了解有多么少了,对吧~~


7、跑步群、马拉松群、徒步群、板神。
每天微信运动封面都被这些人横扫。
你走一万步,自己觉得挺厉害,一看手机:人家跑了个马拉松!你咬牙跑了个半马,正想到朋友圈吹个小牛,一看人家:哟,人家环湖百公里了!
最可气前年和去年我在藏地转山,海拔四五千米(冈仁波齐的卓玛拉山口海拔有5700多米)的地方,我两天徒步了六十公里。自己正想骄傲一下,可是一看人家,在拉练,日行40公里!可怜我连前五名都没进去!
不能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8、境外旅行群。藏地旅行群。
驴聚之处。
出境游拉帮结派胆子大,也经济。
藏地各种行更是一年到头,从年头到年尾,从无中断,各种生僻、独家线路,各种LP手册木有写的地方。


9、海淘群。
呼啦啦,一起买鞋子;
呼啦啦,一起买奶粉;
呼啦啦,一起买旅行箱......
各种集体海外购物。


10、红包狼群。
脱单、过生日、生孩子、晒娃、赛歌、原创段子、各种纪念日,能用红包表达的,不需要废话一个字。
最近,此群又发展出一个新功能,那就是网络投票互助。你给我家娃投票吧,我给你家小学女同学投票吧......每天不投上个二三十票,还真有点儿不得劲儿!


11、理财群。
帮助大家盘点家庭/个人财务状况,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养成记账习惯,了解网络银行、信用卡、投资理财等相关知识;参与各种薅羊毛占便宜的活动;短时资金融通;集约理财;


12、众筹投资群。
众筹资金,寻找和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从事有序的投资行动。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4-20 11:09 , Processed in 0.056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