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59|回复: 2

[综合] 「转贴」深度分析,为什么屠呦呦获得今年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0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自:T.shen 生物谷微信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3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科学家 Youyou Tu (屠呦呦)因发现抵御疟疾的疗法,以及两位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ōmura因发现抵御蛔虫感染的疗法而获得此奖。科学家 Youyou Tu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另外一半奖金。

因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千年,而且寄生虫感染是引发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寄生虫病对全球最贫困的人群而且也是改善人类健康的一大障碍,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就开发出了可以帮助抵御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

研究者William C. Campbell和Satoshi ōmura发现了一种名为Avermectin(阿维菌素)的新型药物,其是一种衍生物,可以降低河盲症(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高效抵御其它寄生虫病;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则发现了Artemisinin(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疟疾病人的死亡率。

上述两种研究发现都为人类抵御严重的寄生虫病带来了极大希望,为成千上百万人抵御寄生虫病及改善机体健康带来帮助。



寄生虫引发的毁灭性的疾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生物复杂性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不光哺育着人类,还有更多的动物,同时还有大量其它生物,其中有些对人类具有很大的危害。

多种寄生虫会引发严重的疾病,其中一种在医学上重要的就是肠道寄生虫蠕虫(helminths),据估计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饱受蠕虫折磨,而且蠕虫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南亚、中亚及南非地区流行,河盲症(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就是由蠕虫引发的疾病,盘尾丝虫病由于寄生虫在患者角膜中引发慢性感染,最终会引发患者失明;而淋巴丝虫病影响着超过1亿人的健康,主要引发慢性肿胀,最终引发致死性的临床症状,包括淋巴水肿及阴囊鞘膜积液等

从细菌到植物的新型抗寄生虫疗法

在数十年开发抵御寄生虫新型疗法的缓慢进程后,本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的治疗方法。

研究者Satoshi ōmura是日本的一位微生物学家,主要致力于分离天然产物,他对一种生活在土壤中名为链霉菌属进行了重点研究,这种链霉菌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制剂(包括195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Selman Waksman发现的链霉素),Satoshi ōmura利用大规模空的培养和特性分析,从土壤样本中成功分离除了一种新型的链霉菌,并且在实验室实现了这种链霉菌的成功培养。


研究者William C. Campbell是一位美国致力于寄生虫研究的科学家,其获得了Satoshi ōmura的链霉菌培养基,并且放大了这种链霉菌的效力;Campbell指出,一种来自链霉菌培养基中的特殊组分可以有效抵御家养和农场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感染,研究者将这种生物活性制剂进行了提纯,并且命名为阿维菌素,对其进行一定的化学修饰就可以变成一种名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的高效化合物了,伊维菌素(Ivermectin)在人类和动物试验中均可以高效杀灭大量寄生虫(见Fig3),总的来讲,科学家ōmura和Campbell’s的研究成果为开发高效抵御寄生虫疾病的新型药物带来的希望。


传统治疗疟疾的药物为氯喹和奎宁,但治疗效率越来越低,截至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努力根除疟疾的想法失败了,随后疟疾感染不断增加,就在此时,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转向寻找传统中药来开发抵御疟疾感染的新型疗法;通过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大规模筛选以及在疟疾感染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一种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物质表现出了巨大潜力,然而所得到的结果在一致性上却出现了问题。为此屠呦呦重新查阅古代资料并且修改了方法,最终发现了一种提取青蒿素(青蒿提取物)的新方法,她首次发现了这种名为青蒿素的化合物,实验证明青蒿素可有效抵御寄生虫感染,在感染动物和人类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


阿维菌素、青蒿素及全球健康威胁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寄生虫病的治疗手段,如今,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维菌素因其高效抵御寄生虫感染的表现,已经在世界上用于治疗寄生虫的肆虐了,同时其副作用较小,而且在全球都可以免费获得。疟疾每年影响着将近2亿人的健康,目前青蒿素已经在所有疟疾肆虐的国家使用,当进行联合用药时,其可以降低20%(总体)至30%(儿童中)的死亡率,仅在非洲地区青蒿素每年就可以挽救十万人的生命。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对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革命性疗法带来了巨大希望,而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而活的了本次的诺贝尔及生理学医学奖,他们的研究发现对全球人口的健康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Burg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979) 15:361-367.
Egerton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979) 15:372-378.
Tu et al., Yao Xue Xue Bao (1981) 16, 366-370 (Chine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1: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就有看过描写青蒿素发明阶段的故事,和后来利润都给外国人得去的现实。现在又在诺奖风头再看到这篇斜角度的文字,不胜唏嘘: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h ... 151007129413_2.html(共识网:毛泽东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吗)
  随着药物的成功,523项目中尚未谢世的科学家和外部人员开始争夺荣誉。1996年,一家香港科学基金会表彰了10位项目领导人。2009年,周义清以Coartem获得了欧洲专利局“年度发明家”大奖。

  9月,25万美元的拉斯克奖金被授予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的屠呦呦博士,她是前北京中药研究所主任。拉斯克评委会称她是“青蒿素的发明人”。

  一些中国和西方疟疾学家被激怒了。

  著名的牛津疟疾学家Nicholas J. White博士说:“把这项发明归功于某个人是不公平的。”他提到了其他几位做出同样贡献的人士,包括临川研究领头人李博士和化学家李颖。

  Arnold博士同李博士的研究也在拉斯克授奖仪式中得到表彰,他赞同这种说法。香港科技大学的疟疾学家和历史学家Richard K. Haynes说指明一个发明者是“荒唐的”。

  拉斯克基金会拒绝给予评论,只是说屠博士在论文中提到,523项目是集体努力的成果。

  在颁奖仪式前的采访中,81岁的屠博士说她的获奖是实至名归,因为她的团队最早从青蒿中分离出活性成分,而其他团队关注了错误的研究对象。

  而且,四世纪的一位医学家葛洪流传下来的草稿中提到,浸泡在冷水中的青蒿可以治疗发热。她由此而意识到传统的加热提取方式会破坏其中的活性成分,她于是转而使用乙醚,青蒿因此成为第一种可以100%提取有效杀死老鼠疟疾病菌的植物。

  屠博士说,在进行人体实验之前,有两位同事已经服用了药物,确保没有毒性。

  她说,在西方听说这个药物之前,她就是1977年论文的4位匿名撰写人之一,她还在1978年接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523项目奖励。

  尽管对历史功绩的筛选是极为复杂的,但诺贝尔评委会无论如何都要做出决定。诺贝尔的规则是每个奖项不超过三名获奖者,而且候选人必须在世——毛铁定没有机会获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8: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提到的李博士就是我们学校的李国桥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12-22 23:25 , Processed in 0.0207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