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以前没看过她的作品,看到这些话觉得和自己大学苦闷中需求出路的心路经历有些相似(惭愧!不务正业。),转贴前查了作者才知道是她。好象是当官了,倒有点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文学不过是教你认识“人”的引桥前的马路,引桥和主桥则另有其他(个人观点,并非所有宗教都是引桥)。有些文学作品,让多数人看了想做多吃多占的英雄;有些文学作品,则让多数人看了想修身甚至探究生命奥秘。即使同一文学作品,也可能激发部分人的贪嗔痴、而激发另一部分人向往远离贪嗔痴。以下百度搜索所得:</p>
<p> </p>
<p>爱因斯坦对于佛教有如下评价: <br/><br/>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 <br/>教。 <br/>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 <br/>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br/>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 <br/><br/>原文如下: <br/><br/>"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br/>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br/>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r/>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br/>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br/>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br/>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br/>[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br/>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r/><br/>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br/><br/>“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写自传的谈论中,他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 <br/>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佛教具有未来世界宗教可能期待的特点:它 <br/>超越了一个人格化的神,避免了教条和神学,它包涵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同时它作为有 <br/>机的整体植根于对自然和精神世界所有事物的经验,以此为宗教信仰的灵感。” <br/><br/><br/><br/>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和他在的学术上的成就是分不开的,而这都 <br/>需要有一个极度冷静客观清醒的大脑,我认为这也是他唯独愿意接受佛教的原因之一。 <br/><br/>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 <br/>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br/><br/>摩尼?巴格西在《我们的佛陀》中说:“最让人吃惊的一点是,佛陀是一个冷静的科学大 <br/>脑与一颗饱含深切同情的热诚爱心的独特的结合体。 <br/><br/>佛教徒在世界上信仰的人数反而比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少,这既和政治有关系,也 <br/>和其教义太深有一定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这也是佛教的无奈。不过“不 <br/>笑不以为道”,常人的对佛教的排斥和讥笑恰恰显出了佛教教义的高度和深度。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