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专栏推荐文章》 《办理汇款注意事项及资助款疑问解答》 【求助】《访查活动求长期周末租车》 《办公室及各地区联络点》
《了解乐助会大全》 【求助】《各地区长期募集新旧纸箱》 【求助】《寻找采购书籍的固定供应点》 《捐助学生、捐赠物资指南》
查看: 6559|回复: 1

[综合类讨论] 在NGO眼里,商业是“洪水猛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我有过从事销售和管理超过16年的工作经验,经历过日化行业的兴衰期,体会过快速消费品的激烈竞争,参与过多家4星以上大型酒店餐饮部门的筹建和运营,遇到过不同的谈判对手。对应现在所从事的NGO行业,我从来没有迷茫过。因为,我知道,不管哪个行业,商业也好,公益事业也好,永久性的“单边赢”(去商业化)这是不可能存在的。</p>
<p>      </p>
<p>     很多NGO人非常排斥“商业化”,有的鄙视它,有的害怕它,有的回避它。“商业化”已然是公益行业的不可触碰的标签,对于一些不能理解的事,如果一旦被定义为“商业化”,那相等于被判了死刑,绝对会被口诛笔伐。</p>
<p> </p>
<p>      为什么?难道“商业化”就是公益事业的“洪水猛兽”?我非常认同: 商业的成功之一,把重点放在你比别人做得好的事情上。这样的商业法则,其实用在公益行业也是对的,也是合适的。民间公益组织最擅长的是什么?“资金”还是“执行能力”?答案显然是后者。如果我们盲目地杜绝“商业化”,光是超有爱心,最擅长的“执行力”我们也发挥到极至,仍然是做不好公益的(不是不能做,而是做不好),因为我们缺“资金”,缺“善款”。</p>
<p> </p>
<p>      手握大量资金的人多数为商业化的人,不可否认,他们都拥有善念,只是他们更认同“公益与私益”双赢的理念。难道商业与公益是不能融合的吗?以我的理解,应该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p>
<p> </p>
<p>      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是“执行力和透明度”。如果只是停留在一群人中,那么充其量只能说是“信任力”,真要达成“公信力”是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才能取得的。市场化的运作,在商界已是非常成熟的,被无数企业印证过是卓有成效的。就是因为有部分公益组织太过抗拒商业化,才会有新加坡华文作家蓉子这样亲力亲为、劳心劳力的捐助善人,他们不但是捐助者,也是访查着,更是调查员。这种捐助人不信任感事件的一再发生,难道不是公益界的悲哀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p>
<p> </p>
<p>      道义和利益对立的,不可融合的吗?时至今日,社会开放度越来越大,包容和融合让社会各界发展得越来越顺畅。如果我们不能打破禁锢,就是给你一片蓝天,你也找不到自由。只有真正理解公益与商业的利益关系,才能做到如乐助会在2011年11月主办的一个活动中所倡导的主题——“商业与慈善共同辉煌”。NGO面对各种机会(不管是商业化还是纯公益),也应该坦然面对,欣然接纳,在底线和原则内最大限度地携手慈善企业创造更多“双赢的公益行动”,通过这些双赢的公益行动,让更多商业化的精英了解、认同、参与。当我们不再视“商业化”为洪水猛兽,理性区分什么商业化可为,什么商业化不可为时,我相信蓉子们会发现并乐意借力公益组织这些慈善平台,将善款放心地交给有公信力的公益组织们去实施他们的善念和善行。</p>
<p> </p>
<p>     公益事业不是以“去商业化”来抵制商业腐败的道德侵蚀,公信力也不是以“去市场化”来获得纯公益的标榜。公益组织有责任向更多的群体开放公益慈善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与慈善。商业与公益双赢,让更多的受助人获得帮助,这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2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公益人士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希望借鉴现代企业与商业的运作理念与模式,很多人也希望能够跟企业合作。如果还有人拒绝这样的观念,那他就落伍了。</p>
<p>我在想,你的问题也许不在观念层面上,而是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尺度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只要对公益有利,只要真正做了善事,我们做成本效益核算时,觉得还划得来,那就可以做。</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4-20 13:53 , Processed in 0.0661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