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到怀集助学
周末外出,第一次参与"乐助会"的活动,挺新鲜,挺感动。
周五晚上长途跋涉,在三水集合了来自佛山、广州、东莞、江门等地方的义工,11辆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进发,到怀集县城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义工慧慧姐说,从2006年开始,“乐助会”活动开始从周五晚上出发,周日下午返程,以保证助学时间充足。
周六一大早,大家自行解决早饭,八点钟就出发探访家庭。与我同组的是慧慧姐,还有四名来自广州珠江饼业的年轻人。当天的任务是探访9户家庭,核实教育部门推荐的困难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及学生情况等。大家分工合作,还是忙到晚上7点钟才完成任务,中餐就在车上吃自备的干粮。
“乐助会”是个民间组织,2004年在广州总部创办,现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基本都有分部,致力于资助贫困学子上学。参加活动的义工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大家组队,按照规定,到家庭探访,负责拍照的要拍下门牌号、住所情况、家长户口本、身份证等,以挤除扶贫“水分”。负责填表的要将家庭收入、学生学习情况等记录下来。回来以后,小组开会,举手表决,该学生是否“优先捐助”、“同意捐助”还是“不同意捐助”。将信息汇总到广州(广州有四名专职义工),然后将信息发布到网上,假如,谁有意认捐,义工就会推荐“优先捐助”的学生。
两天时间,每晚都一两点才睡,比较累,沿途风景很美,偶尔下车拍拍,但不能逗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怀集访查1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5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6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7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8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探访第一户家庭。学生是怀集一中高二E10班的谭翠妹。一岁时母亲跑了,二岁时父亲病逝,后来跟随爷爷住,三年级时爷爷去世。学业搁置了两年后,由大伯、叔叔和几个姑姑轮流抚养,继续上学。谭翠妹说,她原本叫谭翠珠,直到初中看到自己户口本时,才知道自己变成了谭翠妹。生活对于她来说,存在太多的突然。
第一天到家庭探访时,她不在家。第二天,我就跑到学校宿舍找。宿友说,她是班里的“开心果”,看到的都是她开朗的一面,至于家庭,从来不曾提及。她只在过年时回一趟叔叔家,平时放假就在县城的堂姑姑家住一晚,暑假外出打工。
后来,见到谭翠妹,就拉她到公园聊天。她跟我聊天,说到家庭,哭得很伤心,她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不知道父亲的样子。
谭说,九年义务教育免去了学费,她幸运读到了初三,当时叔叔说,没钱供她读高中,叫她放弃。谭翠妹哭着找到了在河源的堂姑姑,希望她可以帮助自己。她说,像我这样的孩子,不读书的话,以后就没有出路了。她说,她一直想当一名老师,希望考上师范学校。
堂姑姑同意了每个学期资助她1000元伙食费和生活费(由于是孤儿,学校免除了高中三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同学告诉我,谭平时很节约,经常只吃青菜或者榨菜充饥,有时候甚至不吃。谭翠妹说,扣除补习费用,她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只有25元,只能省着花。她说,她非常感谢她的堂姑姑,她大概是她唯一的亲人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谭同学门口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门口2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门口3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谭翠妹同学和珠江时报记者婷婷留影: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过水沟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步一步行走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我们车在黑夜中穿梭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下雨并摸黑走访学生家里
珠江时报记者访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