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58|回复: 22

[经济] 我凭什么为美国人买单?(作者:黄铁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7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r/>香港一个朋友的妈妈是我见到过最忠诚的股迷,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护士,八九年退休后成了专业股迷,只要开市风雨不误去银行大厅炒股机前上班。老太太炒股同别人不同,她只炒一只股,那就是香港股市大哥大的汇丰银行。老太太的炒法也很特别,隔一段时期她就为自己设一个底线,比如:1998年我问她炒股心得,她说:“我不管什么大市不大市,我也不看别的股票,只盯着“大笨象”(香港股民给汇丰银行起的绰号),只要跌到100以下我就买。超过120我就卖。”说来也怪,97香港金融风暴,2000科技股泡沫,不少香港股民,甚至很多理财专家——基金经理都亏的鼻青脸肿,可是这位汇丰老太太却分毫无损。</p>
<p> </p>
<p>老太太的丈夫是位中医,可惜能治别人病的人治不了自己的病,不到五十岁就把两个上中学的女儿扔给老伴走了。老太太一人把两个女儿拉扯大,大女儿成了西医,小女儿成了律师。两个女儿有钱后,想给老太太换个新屋,可是勤俭一辈子的老太太执意不肯,仍然住在30多年的老公寓楼里。老太太唯一爱好就是炒股赚钱,因此把两个姑娘给的零花钱全用来炒汇丰银行。</p>
<p> </p>
<p>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中意汇丰银行?”</p>
<p> </p>
<p>老太太说:“我的第一个银行户口就是在汇丰银行开的,我的第一个提款卡也是汇丰银行的;汇丰银行的职员从管我叫小姐开始,一直管我叫到阿婆,我是跟着汇丰银行长大的,他们服务好,我放心。”老太太是典型的香港人,汇丰银行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情意结。97年以前香港是殖民地,在别的国家没有使领馆,因此在海外旅行的港人看到HSBC这几个字心里会有一种特别的滋味。</p>
<p> </p>
<p>她女儿在旁边笑着插嘴:“我妈每年都去参加汇丰银行的股东大会,每次回来都说人家自助餐好吃。”</p>
<p>我知道汇丰银行是香港上市公司中股东最为分散的公司,听说好像汇丰银行的公司章程规定,任何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许超过2%,因此每个股东都是散户。汇丰银行是个典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的公司,董事会是它的真老板,股东大会基本上是橡皮图章。每年出席股汇丰银行股东大会的人数尽管比其他上市公司要多很多,但绝大多说出席者都像这位老太太一样,实际上是冲着那顿自助餐去的。</p>
<p> </p>
<p>当然也不都是为了吃饭去的,98年汇丰银行董事会主席浦魏士退休,一位香港老伯在股东大会上为他献一首中文起律诗,诗的大意是:汇丰银行扎根香港,服务大众经营有方,140年风雨不倒,善待股东童叟无欺,感谢汇丰衣食父母……原来这位老伯也是汇丰股迷,20年来非汇丰股票不买,结果炒成千万富翁,现在退休衣食无忧。</p>
<p>2003年我在香港又碰到老太太,她真是越炒越年轻。我问穿者牛仔裤和运动鞋的老太太:“现在汇丰银行应该多少钱吃进?”</p>
<p> </p>
<p>“跌过130,我就买。”老太太底气十足地回答我。</p>
<p> </p>
<p>她女儿背后跟我说,她妈这十几年炒汇丰银行,账面已经赚了好2百多万。可是她仍然舍不得花,每次吃饭都要女儿买单;每年给外孙子们的压岁钱都不超过100元。她曾经跟别人说过,将来把这个钱捐给她只回过一次的广东普宁老家修桥。</p>
<p>2008年春节前,我接到她女儿电话:老太太坐游船周游世界已经在海上半个月了,下星期二,她那艘世界最大的游船靠岸悉尼,问我有没有时间接待他母亲一下?</p>
<p> </p>
<p>我知道这种豪华游船是专门给有钱的老年人玩的,在全世界转一圈至少要几万美元,我问她:“你妈一向节约,怎么突然大手笔花费起来?”</p>
<p> </p>
<p>她笑着说:“你见面跟她聊聊就知道了。”</p>
<p> </p>
<p>2008年1月15日,那艘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有一个高尔夫练习场,4个游泳池,12个餐厅,2000个服务人员的游船靠在了悉尼歌剧院对面的海上旅客码头。老太太带个大墨镜从船上下来,快80的人了,走路有些慢。我和太太开车带她游了游悉尼,到中午了,问她想吃什么?</p>
<p> </p>
<p>老太太说:“吃最好的,悉尼那里吃饭最贵?我请客。”</p>
<p>我忙说:“你大老远来,怎么能让你请客?”</p>
<p>老太太有些自嘲地说:“黄生呀,我现在不炒股了,要把剩的钱花掉!”</p>
<p>到餐厅坐下,我忙问:“你不是一直都炒得很好吗?为什么不炒了?”</p>
<p> </p>
<p>老太太说:“我炒了十几年的股,专炒汇丰为的就是稳当,躲过了97金融风暴和互联网泡沫,可哪知道这次美国次贷把汇丰也连累了,它撇了100多亿美元坏账,股价差不多跌回到10年前。这么多年炒它,赚钱了,高兴得睡不着;亏钱了,心疼也睡不着。结果白白忙了十几年,我应承给乡下修的桥也不能修了。也都怪我自己,炒股的人谁不知道千万别满仓,可是越老越贪,加上我年事已高,想早点赚够修桥的钱。结果这几年一直满仓做过山车,现在就剩下点本钱。看来人一辈子赚多少钱都是命中注定。可是让我想不通的是:我不懂得次级贷款有情可原,我只是一个牙医护士。可是每年开会坐在主席台上的汇丰高层都是蓝眼黄发的洋人专业精英,他们怎么也被那些美国黑人穷人给蒙了?”</p>
<p> </p>
<p>我说:“怎么叫被美国黑人穷人被蒙了?”</p>
<p>“次贷不就是美国穷人向银行借钱,还不起,不还了;最后由银行股东买单吗?!”</p>
<p> </p>
<p>老太太喝了一大口水继续说:“今年一月外孙子在美国结婚,女儿带我去美国。外孙子家旁边有一对四五十岁的黑人胖夫妇,每人至少有100公斤重,一个人顶我们四个香港人重。夫妻俩每天不上班坐在门口晒太阳,人倒是很友善,我每次路过都跟我打招呼。外孙子跟我说,美国穷人和中国穷人不一样,美国穷人都胖。因为美国有失业救济金,没工作也能吃饱饭,加上不干活,人就胖了。就是这对的夫妇,还买了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在街转角,因为不能按时还房贷已被银行收回正在拍卖。他俩住的那套本来也要收回,1月份布什政府出来救市,不让银行向这样的美国穷人收房子,所以他们俩至今还住在那套挺好的房子里。他们不仅住得好,我看每天吃得也不差,一到中午了,那个男的准开他那个大的像卡车一样的皮卡车去麦当劳,买回两大包汉堡包,薯条和特大杯可乐。”</p>
<p> </p>
<p>老太太情绪有些激动了。我忙说:“你先吃两口菜再说。”</p>
<p> </p>
<p>老太太说:“不行,我不说不快。现在我见人就说。杀人偿命,欠账换钱是天理,欠债可以不还,世道就乱了。香港人为什么那么博命(努力),因为没人会白送钱给你。97年金融风暴,那么多人买李嘉诚的房子变成负资产,可是李嘉诚那么有钱也没让一分钱给那些因买他房子破产的人。那对没工作的美国大胖子不仅住得好,吃得好,还抽烟!美国烟好贵,差不多要50元港币一包!看着看着,我明白了,其实他们每天吃的汉堡包是由我来买单的。你看,我把钱买了汇丰的股票,汇丰把我的钱借给像这样的美国人买房子;他们俩能从汇丰银行借到不用还的钱买房,当然就不用像我们中国人这样必须靠自己省吃俭用攒钱买房了,于是,他们每天就可以吃汉堡包了。其实,不仅是他们住的、吃的,连他们的烟都是我给买的!”</p>
<p> </p>
<p>老太太一口气说完,然后问我:“黄生,听说你现在在北大教书,你说,我说读对不对?”</p>
<p>我盯着这位老太太的眼睛,半天说不出话,忙端起水喝了一大口。我知道老太太的钱变成那对胖夫妇的汉堡包需要很复杂的程序,可是老太太的逻辑似乎没错。</p>
<p> </p>
<p>我说:“对,就是这么回事。只不过美国白人也有很多穷的。”</p>
<p> </p>
<p>我太太插进来说:“那我2007年买QDII亏得钱,难道也都给让美国人吃了?”</p>
<p> </p>
<p>老太太苦笑了一声说“对,他们就是因为能借到不用还的钱,才吃成大胖子的。听说现在美国人有四分之一人肥胖,糖尿病已成为第二大流行病。”</p>
<p> </p>
<p>我太太说:“肥胖是不是跟人种和饮食习惯有关?”</p>
<p> </p>
<p>老太太说:“别听那些专家瞎说,我们这代香港人都挨过饿;没钱吃肉,只能青菜下饭;没钱买青菜,那就咸菜就白饭;那时没看到谁是大胖子。现在可倒好,好多香港孩子也成了肥胖儿童,都是吃的。有钱能管住嘴的人少。我怎么没见过非洲黑人那么胖的?”</p>
<p> </p>
<p>我说:“那你现在决定不再借钱给美国人了?”</p>
<p> </p>
<p>“对!我现在想通了,不再给美国人买汉堡了,家乡的桥也不修了,我要趁我能走的时候,把这个世界看一看。”老太太瞄了一眼餐厅外面的悉尼大桥,若有所思地说。</p>
<p> </p>
<p>我说:“能想到你这步的人不多。”</p>
<p> </p>
<p>老太太喝了半杯白葡萄酒有些兴奋,又说:“听说美国还借了中国好几千亿美金,你说中国会不会像我这样傻,也给美国人买单?你看为什么美国到处清水秀交通发达,是不是借中国人钱修的?”</p>
<p>我太太说:“有可能。中国政府跟中国人似的,穷怕了,挣一元花五角;美国政府跟你孙子那个穷邻居似得,挣一元花两元;美国多花的钱是谁的?我估计有一部分是中国的了。”</p>
<p> </p>
<p>老太太说:“那快点跟中国说,别在借钱给美国人了,要像我一样快点花钱!”</p>
<p> </p>
<p>我说:“你一个人可以游船河,可是一个国家怎么花呀?”</p>
<p> </p>
<p>老太太毫不犹豫地说:“嘿!我在美国看那对夫妇每天大嚼汉堡时就给中国想好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美国人身上的肥肉转换成中国人的牙齿。”</p>
<p> </p>
<p>她看我不明白,继续说:“我做了一辈子牙科护士,我知道尽管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经常吃肉啃骨头,可是没到老,牙都不行了;特别是农村人才五六十岁就豁牙露齿。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牙医设备,因此大多数中国人不能经常进行牙齿护理,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年能让牙医洗两次牙,中国人的笑容一定比现在要好看。因此,如果让我当中国总理,我会买来世界最好的牙医设备,每个村子配一个牙医诊所免费给每个中国人洗牙。”</p>
<p> </p>
<p>2008年2月16日墨尔本</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后记:银行家也是人,是人拉屎都臭。</p>
<p>第三天,老太太随大游船去智利了,可是美国人吃汉堡,老太太买单的问题却留给我。此时正是2008年一月底,全球股市在美国次贷的影响下一片焦土,次贷给世界经济究竟带来什么后果,现在谁也说不清。可是全世界投资者清楚的是:现在每个人的钱都少了。</p>
<p>按老太太的逻辑,投资者的钱不可能不少,因为都被美国人吃汉堡包吃掉了;按投资分析员和基金经理的逻辑,投资者要为美国次贷坏账买单。买多少?据网上不完全统计:瑞银要撇137亿美元坏账,花旗110亿美元,美林8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37亿美元,汇丰100亿美元……甚至连香港中国银行都要为此撇帐。</p>
<p>瑞银是谁?是欧洲第三大银行。花旗是谁?是世界第一大银行。美林是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世界第一大投资银行,汇丰是世界第三大银行。</p>
<p>怎么全世界顶尖的银行家都被美国次贷给涮了?这些银行家可不是常人,他们差不多管理了地球上70%的钱,他们是地球上最懂得投资风险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把钱存到他们那儿,让他们替我们管钱;我们不知道怎么投资,他们替我们选择股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每年才能赚到普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p>
<p>我们都懂得“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道理,专业高手偶尔犯错误谁都能原谅,可是美国这个次贷让全世界银行界专业高手一起都湿了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p>
<p>虽然次贷坏账是一下子浮现出来的,钱可是一笔笔贷出去的。有人估计美国次贷怀帐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房产贷款是什么概念?按美国 2007年居民住房中价位22万美元,每套房子75%按揭算,那可就是60万套房子。这其中包括每套房子的估值(美国房屋交易主要是二手房)、每个贷款人的资格和收入审查。想想看,这是多大的工作量?!需要多少第一线贷款人员、第二线有经验的贷款经理、第三线资深的银行贷款主管在每一笔贷款文件上签字?!当然还包括只需在贷款额度,不需在每份贷款文件上签字的层层更高层银行主管。</p>
<p>难道这么多专门为老百姓管钱的人就没有给银行的头们提过醒儿:“这种贷款风险太大!这些低收入者根本没有买房能力,房价只要一跌,银行就得收房,贷款就要撇帐。”</p>
<p>我相信这些世界级大银行所雇用的那些拿天文数字工资的财务精英们不可能看不出这种风险?!</p>
<p>然而事实是:他们恰恰集体忘掉了他们的专业常识,于是这些人类最懂得投资风险的银行家们集体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贷款丑闻;再于是全球投资者为美国人的次贷买单就成了必然。要知道这些大银行的市值差不多占全球股市的15%,哪个投资者能躲过去?</p>
<p>难道是天上哪颗恒星出了问题,使这些银行家们的银行家在那段时间里集体变傻了?</p>
<p>不是的,其实他们正是美国次贷的始作俑者,是他们发明了次贷——对抵押物有第二追索权的贷款。他们为什么发明这种贷款?因为这种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利率要高,当然风险也大。</p>
<p>其实次贷早已有之,最早出现在80年代美国,用于企业杠杆收购上。所谓杠杆收购就跟借钱买房子一样,想买企业的人钱不够,就要向银行借一部分钱才能买得起企业;一般银行为了贷款安全,需要用被购买企业的资产担保才同意贷款;如果企业资产担保的贷款加上收购者的自有资金还不够,买企业的人就要寻求能接受更高风险的贷款——次级担保贷款,这种贷款的抵押物是当企业破产时,资产变卖偿还担保贷款后的剩余价值(如果还有的话。);由于只能得到资产剩余价值的担保,这种贷款风险自然大,利息自然也高。</p>
<p>次贷的名声本来不是这样臭名昭著,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工具,贷款对象主要是企业家,次贷坏账率在过去一直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可是当银行家们把这个工具用在美国穷人的住房上时,天下大乱了。</p>
<p>我相信最开始把这种贷款方式用在美国房屋贷款的银行家是个天才,因为他知道美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地球人都想去;可是再地大物博,土地也有限,因此美国房子,包括穷人的房子也会升值;当房价涨了,卖掉房子偿换房贷款后,一定会有剩余;这个剩余价值就可以为新的贷款提供担保——次级担保。哇!想想看吧,这是多么大的贷款市场。</p>
<p>于是,原本被银行躲得远远的的美国穷人,现在被银行信贷员敲开门了:“需不需买新车?”</p>
<p>“滚!我买不起。”穷人以为又是什么整天敲门的推销员。</p>
<p>“你能买得起,你现在的房子升值了。”</p>
<p>“我卖了房子去哪儿住,再说我还有20年才能还完房贷。”穷人说。</p>
<p>“你不用卖房子,你只需把房子重新估值并同意用升值部分担保,我们银行就可以借钱给你;不仅如此,我们还免费给你估值,如果你的房子升值够大,你的贷款额够多,还可以免贷款手续费。”</p>
<p>穷人的眼睛亮了:“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p>
<p>“对,这就是你在美国有房产的好处。在美国有房子的人都不算穷人,因为全世界的人都要把他们的钱变成美元,全世界的人都想来美国;于是美元多的不得了,移民多得不得了;美元一多,人一多,你的房子就升值了,于是,你就成为富人了;银行是专门帮富人的,所以我们才来拜访你。”贷款员流利的重复着银行内部培训时说的话。</p>
<p>穷人的胸脯慢慢地挺起来,说:“你能借钱给我?!可是我失业好几年了,除了救济金我没有别的收入,怎么还你们钱?”</p>
<p>信贷员说:“没问题,不到三年你的房子就把你送到了百万富翁榜上了,到时银行还会借你更多的钱,你还害怕还不上这么点钱?”</p>
<p>穷人放心了,这个招儿他懂,他每到月末做的就是用新信用卡的钱还旧信用卡的帐。</p>
<p>“那好我贷3万美元!”第二天,已经50岁,开了35年车,但从来没开过新车的穷人开回来一辆崭新、排气量5升的通用大皮卡。</p>
<p>第三天,穷人的邻居也被贷款员敲开了门,这个邻居已经一晚上没有睡好觉,就在等着贷款员呢。他的房子比买新车的那家还多一个睡房,他一咬牙贷了七万。不过,他没有买车,因为他目标远大,用这七万贷款又买了一间更大的房子。刚买了不到2个月,另外一家银行的贷款员也来敲门了,这次是要给他第二套房子提供次贷。</p>
<p>于是,二十世纪末美国穷人沸腾了,美国房地产沸腾了。世界级银行家们坐不住了,这么大块饼怎么能让那几个地区银行独吞。于是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二大银行、第三大银行,世界第一大投行、第二大投行,第三大投行相继杀了进去,一向已稳健著称的欧洲第一大银行、第二大银行、第三大银行也坐不住了;二十年前在美国连裤子都输掉的日本四大银行穿着短裤又气喘吁吁地赶来了;刚刚从股民手里拿到钱,一心想冲进世界第一梯队的中国银行家们也高喊着“革命不分早晚”的口号咬住了次贷的尾巴。</p>
<p>于是美国穷人笑了,因为竞争的银行多了,贷款条件自然越来越宽,利息越来越低。一大批房贷公司横空出世,一大批专门为不知道如何撒谎的穷人编造个人收入的公司应运而生,会计师、律师、保险经纪纷纷成了次贷的皮条客,只要能拿到房贷生意都可以卖给银行。</p>
<p>可惜,经济的游戏永远是少数的赢家。投资者需要的正确判断必须是少数人的判断;大多数人都看准了的事,结果一定是一场灾难。</p>
<p>全世界的钱源源不断进入了美国,美国房地产泡沫形成了,纽约洛杉矶的房价三年翻番了,波士顿旧金山的房价一年长了70%、连人口逐年减少的中南部地区,房子也一年也能长30%。建筑商房地产商大兴土木加速施工,一口气建了美国十年也消化不了的房子——每7.5个房子就有一个空置的。</p>
<p>什么是经济危机?传统经济学的标准答案:生产力过剩。难怪有人说::“次贷的灾难可能不亚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1929年大萧条。</p>
<p>据说美国联邦调查局已派人进驻美国几大银行,开始调查是否有邪恶的银行家在次贷背后推波助流。另外,有两个美国城市的政府已把20几个大银行一起告上了法庭。起诉人在诉状中把这些为城市送钱的世界级银行称为城市的破环者,因为当时他们明知道穷人还不起钱,还要借钱给他们,现在又纷纷开始收房子,把穷人都赶到大街上去了。</p>
<p>“把钱借给能还钱的人。”是人类第一间银行大门柱上刻的唯一一句话。可是今天这些世界顶尖的银行家们竟集体把这条最古老的信条忘了。这如同一个正常人不知道违法是不对的一样荒谬。这些人类理财精英们为什么一起犯了这个不该犯的错误?</p>
<p>我相信背后的原因不应该仅仅是利令智昏使贪婪的银行家们忘记了常识那样简单。这同山西黑砖窑的老板不可能仅仅为了追求利润,就丧尽天良违反法律逼人成奴一样。</p>
<p>心理学有一条从众理论,说的是群体在做同一件事时,个体容易丧失自我。比如,大家一起去做一件危险的事,你就不容易害怕;大家一起做一件坏事,你就不感到那么坏。我相信这些银行家们一定是发现他们的同行都在做同样的事,因此心理就放松了警惕。于是人云亦云地认为:只要美国地位不倒,全世界就需要美元;要这些美元源源不断进入美国房地产,我贷的钱总会能收回来。因此,就像山西黑砖窑的老板肯定不是一个,当地一定有一群黑老板,他们看到别人或多或少也都这样逼人为奴时,也就以为法不责众了。这同文化大革命学生打老师的道理一样,第一个学生吐了老师一口吐沫,第二个学生就会打老师一个嘴巴,第三个就会踢老师一脚,接着,所有学生就会欢声雀跃跟着喊打倒老师的口号。</p>
<p>心理学还揭示了一条人类服从权威的心理,说的是人不容易挑战权威,总认为权威比自己正确。我相信那些银行家们看到他们所欣赏和崇拜的金融精英开始进行次贷,就把自己的思考权力上缴了:“次贷风险看来不大。”同时,那些为世界级银行打工的层层精英都认为:我们是世界第一大银行,我们有世界最从聪明的风险分析师和最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他们让我们做次贷,次贷一定没问题。看,这些层层为存款人把关的决策者们都成了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的执行者,因为面对权威他们停止了思考。</p>
<p>第三个原因与人的骄傲本性有关。商场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我熬了28年才登上这个世界第三大银行CEO的位置,这个银行用了140年才做到世界第三,在我任职期内决不能让它倒退,美国次贷虽然有大风险,但这个蛋糕太大了,大到能决定银行的排名。于是,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不去就不是虎了。山西黑砖窑的老扳可是也是村里非常要强的人,看到邻居家的二癞子靠雇几个痴呆人烧砖就能当上万元户,就坐不住了。他敢克扣工资,我就敢不发工资,看谁能先成为十万元户!人啊,人,谁想落后呀。</p>
<p>写到此,我心里开始坦然了。原来银行家们也是人,是人拉屎都臭。普通人拉屎臭,最多臭自家厕所,银行家们拉屎是一臭,就臭了全球经济。</p>
<p> </p>
<p>2008年2月20日墨尔本雨中 黄铁鹰<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那快点跟中国说,别在借钱给美国人了</p>
<p>----这句话,就显得不理解我们的战略了。</p>
<p>我们就是要让美帝国主义“死于安乐”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提前消费,透支资源,就是美国典型的财富观</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路词</i>在2008-7-17 12:09:00的发言:</b><br/>
<p>提前消费,透支资源,就是美国典型的财富观</p></div>
<p> </p>
<p>问题是美国人提前消费,透支的是中国的资源。</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西蒙泥</i>在2008-7-17 12:32:00的发言:</b><br/>
<p> </p>
<p>问题是美国人提前消费,透支的是中国的资源。</p></div>
<p>哈哈,米国透支是全世界资源哦,555[s:231]</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浅意深,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理性思考现在的中国股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十多年前,经常开车经过纽约时报广场,高楼上有个如同中国奥运的显示板。不断跳动的数字显示着国家负债,全美每个家庭平均负债是六万多美元。数字跳到如今,没开车过不知道升到几万。</p>
<p>全世界都为美国买单!</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老朱说的是真的啊?</p>
<p>这么说不仅仅是俺的消费观念落后,看来许多国家的消费观念也跟俺的消费观念差不多,这个结局不是偶然了.</p>
<p>难道老美负债只要姓赖就不需要还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宝妈</i>在2008-7-20 2:05:00的发言:</b><br/>
<p>老朱说的是真的啊?</p>
<p>这么说不仅仅是俺的消费观念落后,看来许多国家的消费观念也跟俺的消费观念差不多,这个结局不是偶然了.</p>
<p>难道老美负债只要姓赖就不需要还吗?</p></div>
<p> </p>
<p>不是赖,而是用金融手段。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万亿美元,都是美国的国债。借的时候美元值8.7人民币,中国借了钱给美国,换回来一大堆美元后,美国搞美元贬值,现在一个美元值6.7人民币,这样,价值几千亿的人民币的财富就从中国人的手里流出去了,货币战争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朱时务</i>在2008-7-20 0:24:00的发言:</b><br/>
<p>十多年前,经常开车经过纽约时报广场,高楼上有个如同中国奥运的显示板。不断跳动的数字显示着国家负债,全美每个家庭平均负债是六万多美元。数字跳到如今,没开车过不知道升到几万。</p>
<p>全世界都为美国买单!</p></div>
<p>我都说米国透支的是全世界的资源的啦</p>
<p>美中贸易,出口了中国货品,难道要求米国用黄金来埋单,当然不肯啦,还是用他贬值的的米元来付账</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西蒙泥</i>在2008-7-20 8:32:00的发言:</b><br/>
<p> </p>
<p>不是赖,而是用金融手段。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万亿美元,都是美国的国债。借的时候美元值8.7人民币,中国借了钱给美国,换回来一大堆美元后,美国搞美元贬值,现在一个美元值6.7人民币,这样,价值几千亿的人民币的财富就从中国人的手里流出去了,货币战争啊!</p></div>
<p>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拿着贬值的美圆同时我们也握住了他们的命脉,美国要是再这样阴险下去,中国也不是软柿子,试想想,在美国现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抛售美金,美国经济会怎样?只是,那是两败俱伤是打法。我到今天才明白这个道理。</p>
<p>谢谢西版,的确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困惑,现在终于弄懂了</p>
<p>这一切就象我很尊敬的老师说的,当你明白很多道理而又无能为力时,你会很痛苦!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还要被掠夺很多次才能傲立群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后记:银行家也是人,是人拉屎都臭。</p>
<p>第三天,老太太随大游船去智利了,可是美国人吃汉堡,老太太买单的问题却留给我。此时正是2008年一月底,全球股市在美国次贷的影响下一片焦土,次贷给世界经济究竟带来什么后果,现在谁也说不清。可是全世界投资者清楚的是:现在每个人的钱都少了。</p>
<p>按老太太的逻辑,投资者的钱不可能不少,因为都被美国人吃汉堡包吃掉了;按投资分析员和基金经理的逻辑,投资者要为美国次贷坏账买单。买多少?据网上不完全统计:瑞银要撇137亿美元坏账,花旗110亿美元,美林8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37亿美元,汇丰100亿美元……甚至连香港中国银行都要为此撇帐。</p>
<p>瑞银是谁?是欧洲第三大银行。花旗是谁?是世界第一大银行。美林是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世界第一大投资银行,汇丰是世界第三大银行。</p>
<p>怎么全世界顶尖的银行家都被美国次贷给涮了?这些银行家可不是常人,他们差不多管理了地球上70%的钱,他们是地球上最懂得投资风险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把钱存到他们那儿,让他们替我们管钱;我们不知道怎么投资,他们替我们选择股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每年才能赚到普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p>
<p>我们都懂得“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道理,专业高手偶尔犯错误谁都能原谅,可是美国这个次贷让全世界银行界专业高手一起都湿了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p>
<p>虽然次贷坏账是一下子浮现出来的,钱可是一笔笔贷出去的。有人估计美国次贷怀帐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房产贷款是什么概念?按美国 2007年居民住房中价位22万美元,每套房子75%按揭算,那可就是60万套房子。这其中包括每套房子的估值(美国房屋交易主要是二手房)、每个贷款人的资格和收入审查。想想看,这是多大的工作量?!需要多少第一线贷款人员、第二线有经验的贷款经理、第三线资深的银行贷款主管在每一笔贷款文件上签字?!当然还包括只需在贷款额度,不需在每份贷款文件上签字的层层更高层银行主管。</p>
<p>难道这么多专门为老百姓管钱的人就没有给银行的头们提过醒儿:“这种贷款风险太大!这些低收入者根本没有买房能力,房价只要一跌,银行就得收房,贷款就要撇帐。”</p>
<p>我相信这些世界级大银行所雇用的那些拿天文数字工资的财务精英们不可能看不出这种风险?!</p>
<p>然而事实是:他们恰恰集体忘掉了他们的专业常识,于是这些人类最懂得投资风险的银行家们集体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贷款丑闻;再于是全球投资者为美国人的次贷买单就成了必然。要知道这些大银行的市值差不多占全球股市的15%,哪个投资者能躲过去?</p>
<p>难道是天上哪颗恒星出了问题,使这些银行家们的银行家在那段时间里集体变傻了?</p>
<p>不是的,其实他们正是美国次贷的始作俑者,是他们发明了次贷——对抵押物有第二追索权的贷款。他们为什么发明这种贷款?因为这种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利率要高,当然风险也大。</p>
<p>其实次贷早已有之,最早出现在80年代美国,用于企业杠杆收购上。所谓杠杆收购就跟借钱买房子一样,想买企业的人钱不够,就要向银行借一部分钱才能买得起企业;一般银行为了贷款安全,需要用被购买企业的资产担保才同意贷款;如果企业资产担保的贷款加上收购者的自有资金还不够,买企业的人就要寻求能接受更高风险的贷款——次级担保贷款,这种贷款的抵押物是当企业破产时,资产变卖偿还担保贷款后的剩余价值(如果还有的话。);由于只能得到资产剩余价值的担保,这种贷款风险自然大,利息自然也高。</p>
<p>次贷的名声本来不是这样臭名昭著,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工具,贷款对象主要是企业家,次贷坏账率在过去一直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可是当银行家们把这个工具用在美国穷人的住房上时,天下大乱了。</p>
<p>我相信最开始把这种贷款方式用在美国房屋贷款的银行家是个天才,因为他知道美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地球人都想去;可是再地大物博,土地也有限,因此美国房子,包括穷人的房子也会升值;当房价涨了,卖掉房子偿换房贷款后,一定会有剩余;这个剩余价值就可以为新的贷款提供担保——次级担保。哇!想想看吧,这是多么大的贷款市场。</p>
<p>于是,原本被银行躲得远远的的美国穷人,现在被银行信贷员敲开门了:“需不需买新车?”</p>
<p>“滚!我买不起。”穷人以为又是什么整天敲门的推销员。</p>
<p>“你能买得起,你现在的房子升值了。”</p>
<p>“我卖了房子去哪儿住,再说我还有20年才能还完房贷。”穷人说。</p>
<p>“你不用卖房子,你只需把房子重新估值并同意用升值部分担保,我们银行就可以借钱给你;不仅如此,我们还免费给你估值,如果你的房子升值够大,你的贷款额够多,还可以免贷款手续费。”</p>
<p>穷人的眼睛亮了:“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p>
<p>“对,这就是你在美国有房产的好处。在美国有房子的人都不算穷人,因为全世界的人都要把他们的钱变成美元,全世界的人都想来美国;于是美元多的不得了,移民多得不得了;美元一多,人一多,你的房子就升值了,于是,你就成为富人了;银行是专门帮富人的,所以我们才来拜访你。”贷款员流利的重复着银行内部培训时说的话。</p>
<p>穷人的胸脯慢慢地挺起来,说:“你能借钱给我?!可是我失业好几年了,除了救济金我没有别的收入,怎么还你们钱?”</p>
<p>信贷员说:“没问题,不到三年你的房子就把你送到了百万富翁榜上了,到时银行还会借你更多的钱,你还害怕还不上这么点钱?”</p>
<p>穷人放心了,这个招儿他懂,他每到月末做的就是用新信用卡的钱还旧信用卡的帐。</p>
<p>“那好我贷3万美元!”第二天,已经50岁,开了35年车,但从来没开过新车的穷人开回来一辆崭新、排气量5升的通用大皮卡。</p>
<p>第三天,穷人的邻居也被贷款员敲开了门,这个邻居已经一晚上没有睡好觉,就在等着贷款员呢。他的房子比买新车的那家还多一个睡房,他一咬牙贷了七万。不过,他没有买车,因为他目标远大,用这七万贷款又买了一间更大的房子。刚买了不到2个月,另外一家银行的贷款员也来敲门了,这次是要给他第二套房子提供次贷。</p>
<p>于是,二十世纪末美国穷人沸腾了,美国房地产沸腾了。世界级银行家们坐不住了,这么大块饼怎么能让那几个地区银行独吞。于是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二大银行、第三大银行,世界第一大投行、第二大投行,第三大投行相继杀了进去,一向已稳健著称的欧洲第一大银行、第二大银行、第三大银行也坐不住了;二十年前在美国连裤子都输掉的日本四大银行穿着短裤又气喘吁吁地赶来了;刚刚从股民手里拿到钱,一心想冲进世界第一梯队的中国银行家们也高喊着“革命不分早晚”的口号咬住了次贷的尾巴。</p>
<p>于是美国穷人笑了,因为竞争的银行多了,贷款条件自然越来越宽,利息越来越低。一大批房贷公司横空出世,一大批专门为不知道如何撒谎的穷人编造个人收入的公司应运而生,会计师、律师、保险经纪纷纷成了次贷的皮条客,只要能拿到房贷生意都可以卖给银行。</p>
<p>可惜,经济的游戏永远是少数的赢家。投资者需要的正确判断必须是少数人的判断;大多数人都看准了的事,结果一定是一场灾难。</p>
<p>全世界的钱源源不断进入了美国,美国房地产泡沫形成了,纽约洛杉矶的房价三年翻番了,波士顿旧金山的房价一年长了70%、连人口逐年减少的中南部地区,房子也一年也能长30%。建筑商房地产商大兴土木加速施工,一口气建了美国十年也消化不了的房子——每7.5个房子就有一个空置的。</p>
<p>什么是经济危机?传统经济学的标准答案:生产力过剩。难怪有人说::“次贷的灾难可能不亚于人类历史上最大的1929年大萧条。</p>
<p>据说美国联邦调查局已派人进驻美国几大银行,开始调查是否有邪恶的银行家在次贷背后推波助流。另外,有两个美国城市的政府已把20几个大银行一起告上了法庭。起诉人在诉状中把这些为城市送钱的世界级银行称为城市的破环者,因为当时他们明知道穷人还不起钱,还要借钱给他们,现在又纷纷开始收房子,把穷人都赶到大街上去了。</p>
<p>“把钱借给能还钱的人。”是人类第一间银行大门柱上刻的唯一一句话。可是今天这些世界顶尖的银行家们竟集体把这条最古老的信条忘了。这如同一个正常人不知道违法是不对的一样荒谬。这些人类理财精英们为什么一起犯了这个不该犯的错误?</p>
<p>我相信背后的原因不应该仅仅是利令智昏使贪婪的银行家们忘记了常识那样简单。这同山西黑砖窑的老板不可能仅仅为了追求利润,就丧尽天良违反法律逼人成奴一样。</p>
<p>心理学有一条从众理论,说的是群体在做同一件事时,个体容易丧失自我。比如,大家一起去做一件危险的事,你就不容易害怕;大家一起做一件坏事,你就不感到那么坏。我相信这些银行家们一定是发现他们的同行都在做同样的事,因此心理就放松了警惕。于是人云亦云地认为:只要美国地位不倒,全世界就需要美元;要这些美元源源不断进入美国房地产,我贷的钱总会能收回来。因此,就像山西黑砖窑的老板肯定不是一个,当地一定有一群黑老板,他们看到别人或多或少也都这样逼人为奴时,也就以为法不责众了。这同文化大革命学生打老师的道理一样,第一个学生吐了老师一口吐沫,第二个学生就会打老师一个嘴巴,第三个就会踢老师一脚,接着,所有学生就会欢声雀跃跟着喊打倒老师的口号。</p>
<p>心理学还揭示了一条人类服从权威的心理,说的是人不容易挑战权威,总认为权威比自己正确。我相信那些银行家们看到他们所欣赏和崇拜的金融精英开始进行次贷,就把自己的思考权力上缴了:“次贷风险看来不大。”同时,那些为世界级银行打工的层层精英都认为:我们是世界第一大银行,我们有世界最从聪明的风险分析师和最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他们让我们做次贷,次贷一定没问题。看,这些层层为存款人把关的决策者们都成了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的执行者,因为面对权威他们停止了思考。</p>
<p>第三个原因与人的骄傲本性有关。商场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我熬了28年才登上这个世界第三大银行CEO的位置,这个银行用了140年才做到世界第三,在我任职期内决不能让它倒退,美国次贷虽然有大风险,但这个蛋糕太大了,大到能决定银行的排名。于是,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不去就不是虎了。山西黑砖窑的老扳可是也是村里非常要强的人,看到邻居家的二癞子靠雇几个痴呆人烧砖就能当上万元户,就坐不住了。他敢克扣工资,我就敢不发工资,看谁能先成为十万元户!人啊,人,谁想落后呀。</p>
<p>写到此,我心里开始坦然了。原来银行家们也是人,是人拉屎都臭。普通人拉屎臭,最多臭自家厕所,银行家们拉屎是一臭,就臭了全球经济。</p>
<p> </p>
<p>2008年2月20日墨尔本雨中 黄铁鹰<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那快点跟中国说,别在借钱给美国人了</p>
<p>----这句话,就显得不理解我们的战略了。</p>
<p>我们就是要让美帝国主义“死于安乐”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提前消费,透支资源,就是美国典型的财富观</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路词</i>在2008-7-17 12:09:00的发言:</b><br/>
<p>提前消费,透支资源,就是美国典型的财富观</p></div>
<p> </p>
<p>问题是美国人提前消费,透支的是中国的资源。</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西蒙泥</i>在2008-7-17 12:32:00的发言:</b><br/>
<p> </p>
<p>问题是美国人提前消费,透支的是中国的资源。</p></div>
<p>哈哈,米国透支是全世界资源哦,555[s:231]</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浅意深,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理性思考现在的中国股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十多年前,经常开车经过纽约时报广场,高楼上有个如同中国奥运的显示板。不断跳动的数字显示着国家负债,全美每个家庭平均负债是六万多美元。数字跳到如今,没开车过不知道升到几万。</p>
<p>全世界都为美国买单!</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老朱说的是真的啊?</p>
<p>这么说不仅仅是俺的消费观念落后,看来许多国家的消费观念也跟俺的消费观念差不多,这个结局不是偶然了.</p>
<p>难道老美负债只要姓赖就不需要还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11-24 17:18 , Processed in 0.0529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