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5|回复: 4

[杂 谈] [转帖]民间慈善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3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注:在新快报看到此篇文章,阐述了国内慈善机构存在的问题.也对慈善机构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个指引.特别是所提:像办企业一样做慈善.这点值得我们思考.其实文章所提的做法,我们已经在做.段德峰的观点和我们追求的是一样的.</p><p>以上仅为个人见解.</p><p>新快报记者 丁芳芳/文 龚吉林</p><p>如何更好地凝聚每个人都想付出的一份热情?如何让我们的捐款、物资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如何让我们做到救灾而不添乱?如何在灾后的几十年中,踏踏实实地帮助灾民重建家园?<br/><br/>  效率来自哪里?<br/><br/>  热情之余,就该考虑如何最有效地办事了。在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个体可以立刻行动,说做就做。而如果要动用到某个机构、团体,必然需要经过更多的程序。也许在第一时间的反应速度上,个体行动是比组织更快。<br/><br/>  但是第一反应迅速,是否就真的意味着更有效率?目前就在四川灾区的香港乐施会的传播统筹段德峰告诉我:四川的旅馆里,现在几乎只有只有两种人:媒体人和救灾者。救灾者当中又可以分为来自有组织的机构的人员和自发组织的志愿者。灾后的几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涌进四川,公路拥堵状况相当严重,灾后疫情的控制也处在关键的时候,灾区并不允许随意出入。于是很多零散的志愿者来到四川之后也分配不到任务,只能干等着。<br/><br/>  即便是先期已经进入了灾区的志愿者,例如罗永浩,在分配他们的救灾物资问题上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没有产生传说中的哄抢,但是在明知道食品总量有限(很可能不够每家一箱)的情况下,很多村民还是领到了一箱饼干后偷偷交给家人带走然后又混到队伍后面来领第二箱。另外,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村民们根本就不怵副镇长和镇里的警察。后来我们一起喊哑了嗓子勉强维持秩序发完了第一车的饼干和一部分水,然后把剩下的物资运到另一个村的村委会院里,由村委会组织发放。”<br/><br/>  他们不是唯一遇到问题的志愿者。被派到四川灾区的同事,也是《新快报》一线记者的尹政军告诉我:缺乏专业救险知识、缺乏足够的体能、缺乏自我保护常识,这些是绝大部分志愿者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在最初的黄金72小时过去之后,大部分的志愿者几乎都帮不上什么忙了,最终反而还得去领救济粮和水。就算是不需要专业知识的维持公共秩序吧,也不像普通人想像得那样简单——否则还要那么多解放军进去做什么?<br/><br/>  “当你饿极了,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会不会尽量多找一些保障?”段德峰这样反问我。“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真正有效率的是通过制度管理,而不是仅仅期望于人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管理和调配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力资源也一样。”乐施会目前预算中的2500多万元救灾款项中,第一批开始实施执行的700万元善款,将直接转换成物资。其中600万元与四川省扶贫办合作共同投放灾区,100万元则用于与比较成熟的、对当地非常了解的NGO组织合作。<br/><br/>  大家一样经验不足<br/><br/>  “中国十多年来的救灾活动,乐施会几乎都参与过,但是这一次还是觉得经验不够。第一,过去可以寻求合作的各级地方民政局、扶贫办,有的在这次地震中可能连楼都不见了;第二,巨大灾难导致的交通中断使得物资运输举步维艰。我们都觉得相当困难,更不用说是松散的、没有经验的志愿者们了。”段德峰说。<br/><br/>  组织行动可能是需要经过一定程序,但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本,磨刀不误砍柴工。更何况专业性的慈善机构,在特殊情况下会有应急机制。“平时我们启动一个项目需要多道讨论、审批,经过不同部门的人讨论,他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制衡能够尽可能减少腐败的出现。”段德峰说。“但是这一次四川地震就不同,论证、讨论的整个过程都尽可能快速,并特事特办,董事会决定得非常迅速。乐施会近十名专责救灾的职员14日就分别抵达了四川、甘肃灾区及附近的四个地点,与有关政府部门及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制订计划,开展救援工作。至于善款物资的使用,会在多位同事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决定,这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针对性措施。”<br/><br/>  国内这样的基金会在近年来发展得也越来越快,如“嫣然天使基金”和“壹基金”。但是这样的机构往往需要有相当号召力的社会知名人士发起,并且需要投入大量财力才能良好启动和运转。普通人更加可行的是加入有组织的志愿者机构。<br/><br/>  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VSO)是西方一个著名的志愿者服务机构。始于1981年的VSO中国项目把国内志愿服务当作了他们的一个工作重点,包括支持中国国内机构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项目,提高他们在志愿者管理方面的理念和能力,从而使中国的国内志愿服务成为消除贫困和劣势的一个有效手段。简单地说,他们为志愿服务的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组织、管理、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br/><br/>  我们国内也有类似的机构,但目前大多还停留在组织、协调整个志愿活动的阶段,很少涉及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西祠胡同网站的南京义工——与爱同行版块的几位网友组织了“南京义工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发起人之一窦先生说:“我们做的就是志愿者和被救助人之间的桥梁工作。比如说,网友希望捐助学款,我们联系到安徽或者苏北的某个学校有这样的需求,就会去实地考察,评估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对西部地区的捐赠物资,义工联会负责收集、联系场地、运输,找当地义工机构对口接收,并把最终结果公布给捐助人。有需要的时候再做一些回访工作。”<br/><br/>  换句话说,如果2003年的时候,广州也有类似于“南京义工联”这样的组织,并为小陈所信任,她就可以省去很多前期联系、确认的麻烦。<br/><br/>  像办企业一样做慈善<br/><br/>  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组织,是三个人的爱心团队,还是“壹基金”这样的大机构,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也是小陈当初坚持要自己联系助学的原因:对于每一笔善款的走向、去处,捐款人是否能清清楚楚地了解到。<br/><br/>  “捐款人和基金会、慈善团体之间的信任度不够,这是国内的慈善事业普遍的一个问题。”段德峰说。<br/><br/>  小陈为助学专门设立了一个储蓄账户,她个人管理。每位捐助人出了多少钱、交给老师多少钱、老师分发到每个孩子手里多少钱,以及孩子的签收单,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到现在为止,2003年12月18日的第一笔捐款都还有清楚的记录。“有些网友不愿意把自己的捐赠公布到网上,所以明细表不上网,但是我会跟每个捐助人说,随时可以来查看账户和记录。”小陈说。<br/><br/>  窦先生他们的“南京义工联”也有相似的机制。但是相对于小陈来说,他们的行政工作费用相对会更高一些,例如联系、交通等等。“我们都是自己承担的——实在也很少,没几个钱。”他们这样的做法,在目前来说简化了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机构壮大,涉及的项目增加,在地域性上覆盖更广,对各个项目的跟进程度也更深入,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如果需要设立广西山区孩子的助学项目,“南京义工联”是仍然坚持自己掏腰包去考察呢,还是干脆就放弃这个项目?这是个问题。<br/><br/>  就像你要拖拉机耕地一样,给拖拉机上油维修也是耕地成本的一部分。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做一段时间好事或许不难,永远做好事就不容易。义工也是平常人。“很多人觉得既然做慈善,那么就应当有点牺牲精神,不要拿钱。但就长期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很难维持。”段德峰说。“换一种眼光看,基金会就是像办企业一样地来操作慈善项目——员工做事情、拿工资,把善款管理、运用好,达到最大程度实现目的。这与商业项目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我们追求的是社会发展,而不是商业效益。制度化地做慈善,与怀抱着满腔慈善热情,这两者并不矛盾。”<br/><br/>  乐施会在中国的员工,工资收入可能与中等薪资水平的企业差不多。段德峰毫不讳言,这部分行政开支也是来自于慈善捐助的。“乐施会2007财年用于行政的支出是总支出的8%,这些部分的支出是完全透明的。具体到买一支钢笔是用了一块五还是两块,去某个地区可以做火车去的、为什么却坐了飞机去,我们都会有详细的审计。机构内部的审计部门是第一道,外部是香港德勤会计事务所。捐款人有权了解这部分支出。”<br/><br/>  透明原则、定期向公众公布账目,这不仅仅是乐施会的做法,这也是国际性NGO组织所通用的做法。而国内的慈善机构,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在透明度和态度的主动积极性上,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br/><br/>  近期,温总理的一句话让人玩味:“是人民养你们的,你们看着办。”对于企业化操作的基金会来说,员工工资都是从捐款拨出的,每一个捐款人都是利益相关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股东。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组织是公共资源,并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3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方面,报道不少,但都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别说我悲观)</p><p>在国外,慈善组织无数,都各自在法律框架下长期运行。</p><p>他们的财政的透明度也跟社会各方面的水平一样高。</p><p>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各地的民间组织可以联合应付突发灾难,在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安排好人力物资的分配运送。</p><p>而我们这里,不要说民间的少数的散乱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就是政府旗帜下的那三几个“慈善组织”都根本没有离开政府的安排来活动的力量和习惯。那“慈善组织”能做什么?除了募捐时候顶一个名义外,几乎等于“无”。可以说:只要我们还没有抛开“大政府”的理念,外来的和尚都念不了本地的“经”。</p><p>平时不烧香的话,临急的时候根本抱不了佛脚!</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3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方面,报道不少,但都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别说我悲观)</p><p>在国外,慈善组织无数,都各自在法律框架下长期运行。</p><p>他们的财政的透明度也跟社会各方面的水平一样高。</p><p>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各地的民间组织可以联合应付突发灾难,在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安排好人力物资的分配运送。</p><p>而我们这里,不要说民间的少数的散乱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就是政府旗帜下的那三几个“慈善组织”都根本没有离开政府的安排来活动的力量和习惯。那“慈善组织”能做什么?除了募捐时候顶一个名义外,几乎等于“无”。可以说:只要我们还没有抛开“大政府”的理念,外来的和尚都念不了本地的“经”。</p><p>平时不烧香的话,临急的时候根本抱不了佛脚!</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5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5-1-9 06:01 , Processed in 0.0135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