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3|回复: 2

[转帖]看看现在的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2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br/><br/>(江西景德镇陶瓷<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学院</b></nobr>    韩彦兴)<br/><br/><br/><br/>根据<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教育</b></nobr>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学生</b></nobr>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15%。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据此估算在校贫困生不低于300万人。国家和学校从开辟绿色通道入手,到逐渐形成的“奖,贷,勤,助,补,减”的体系,对于贫困生的学习<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生活</b></nobr>起到了很为积极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这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br/><br/><br/><br/>1.现有贫困生的帮扶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弊端:<br/><br/><br/><br/>(1)贫困生认定存在困难。目前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多依据学生原籍地所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对学生的经济情况调查表,之后经过层层认定,看似科学,但实际上因学生原籍地经济情况各异,而且当地部门对于学生要求开具此类证明多不会采取严格的标准,这也就给少数家庭经济状况不错但却想藉此获得补助的学生以可乘之机,也给贫困生的认定带来更多困难。<br/><br/><br/><br/>有些人认为这和制度不完善有关,想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体系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提出建立贫困档案,规范认定程序,透明评议结果,排除虚假信息等措施。但学生是否贫困要根据当前所在地的生活标准来看,而不应该看其在原籍地是否贫困。原籍地的贫困生证明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唯一的依据。而把排除虚假信息冀望于<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诚信</b></nobr>教育和所谓的“严肃处理”简单的几句话,在操作层面更缺乏可行性,诚信教育需要管理者拥有道德优势,不少贫困生认为自己的家庭贫困是社会分配不公所造成,迫不及待的想抓住这次“咸与腐败”的机会,学校也未对收费标准向学生做出有效的解释,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没有说服力。何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法保证学生肯定会接受。“严肃处理”在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下也容易成为一句空话,<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大学</b></nobr>生已步入成年,即便是被吓大的也会逐渐发现这一句话的无力的。如何处理不能看管理者的一时兴起,而要依靠学生如此行为所造成的危害而定,而这个标准必须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拥护,不能由管理者单方面制订。所以上述措施徒然增加了行政成本,但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益。<br/><br/><br/><br/>(2)贫困生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贫困生多在自我认识上有所偏差,常表现出自卑,孤僻和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在总结一些个人的挫折时,又过多的强调经济原因,主观上夸大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和腐败现象,认为当前的挫折是社会不公所造成的,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和消极的价值观。还有些贫困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外界帮助,存在“反正不交学费,学校也不会让我退学”的思想,完全指望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久而久之,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性格和偏激心理。<br/><br/><br/><br/>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纵然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联,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但是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心理暗示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产生。而且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很少有人考虑到贫困生的隐私问题,往往要说明一些家庭的悲剧或学生不愿意轻易提及的事情,认定过程越复杂,学生在此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越高,自尊越容易受到伤害,这种心理暗示也就越强烈。有些人提出要对贫困生集中进行自立自强教育,这的确会起到一定效果,但对贫困生的真正尊重是将其作为普通学生来看待,即便进行相关教育也应是针对所有学生,我相信家庭困难的学生是会有选择的认真倾听的。心理教育自然重要,但在多数学校却不具有可行性,即便有心理咨询室和相关社团,但人倾诉心理问题会找自己信任的人,和自己处于同等地位的人,在对相关教育者没有任何了解之前很少会有人贸然询问的。而大规模的心理调查问卷往往作为一种政绩,只会对管理者了解心理状况有所帮助,很难对需要心理帮助的人起到作用的。<br/><br/><br/><br/><br/><br/>2.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弊端,可依靠构建新的贫困生帮扶体系解决。<br/><br/><br/><br/>(1)a.当前对贫困生的认定办法,改为设置“自强奖(助)学金”工程。所有资金均委托相关学生社团管理,来源和去向都要在网络上及时公布,学校起一个监督的作用而不参与直接的管理。相关学生社团由参与此项目的学生组成,社团负责人由所有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申请者的认定标准由该社团讨论确定,并负责对申请者的审核。打破现在的院系比例名额,在该社团统一申请。充分尊重申请者的个人隐私,申请时只需说明本月生活费来源及去向,鉴定人,审核过程和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均在论坛上予以公开。申请者对结果不满可向社团提出二次申请,二次申请选定公开场所并邀请老师对该过程进行审查。助学金按月申请发放,奖学金则用来鼓励参与此项目的学生,按学期发放,只和成绩挂钩。建立申请者的诚信档案,如确定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时则取消以后的申请资格,并在网络上一直予以公布,还可在就业推荐书和成绩表上附加此栏,这样可有效减少虚假信息。<br/><br/><br/><br/>b.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或鼓励其选择助学贷款,或鼓励其先休学就业待有一定经济能力后再来就读,在此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学校在助学贷款事务上只是作为一个引见人,具体细节由学生和银行确定。对于休学就业的同学,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集中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联系相关公司,最好也是委托上述社团总体负责。学校应鼓励学生的自学能力,回校后学生可参与相关课程的考试,通过后也给予相关学分。在此过程中,校方不应以施与者的目光来看待参与此项目的学生,要求其有感恩心理,也不应以慈善机构来定位自身,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只是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应过多的加入感情或政治色彩。<br/><br/><br/><br/>(2)关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br/><br/><br/><br/>a.更名的心理暗示。参考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的名称,将对贫困生的认定改为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愿参加“自强奖学金”项目,这种心理暗示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名目繁多的心理教育更为实用。<br/><br/><br/><br/>b.没有了在以往层层认定中给贫困生带来的种种压力,申请者也不必因此背什么心理包袱,参与此项目成为一种个人光荣所在,与家庭背景无关,也不必在意其他同学的看法,自可轻装前行。<br/><br/><br/><br/>c.在对申请者的审核中,充分尊重申请者的个人隐私,只需说明生活费来源及去向,不必反复交代家庭状况等。<br/><br/><br/><br/>d. 鼓励参与该项目的成员学习相关心理课程,达到一定要求后可申请作为该社团心理咨询师,人数根据需要而定,每周定期接受其他学生的心理咨询,可作为勤工助学的一种方式。<br/><br/><br/><br/>e. 对于学生的收费标准应由校方和学生共同确定。学校每年应向所有在校生公布自己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规划以及所需要的资金,发展规划由双方共同确定,共同思考如何降低教学和行政成本,把钱用在刀刃上,学生也有权得知学费的去向。如此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双方的良性互动。至于有些人担心学生是否能理性承担责任的质疑,我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成立能维护自己权益的社团,负责人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这样沟通可以更为方便和顺畅。学生理性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可以逐渐锻炼出来的。<br/><br/><br/><br/>以上的建议只是作为该体系反思的初步思考,在施行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予以修改和完善。以平等尊重的心态来看待贫困生,鼓励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治,这就是在扎扎实实的落实十七大精神,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一步。<br/><br/><br/><br/><br/><br/><br/><br/>参考文献:<br/><br/>1.       孙独立等,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之思考,<nobr><b class="kgb" style="BORDER-RIGHT: 0px;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px;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normal;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px; CURSOR: hand; COLOR: #0000ff;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中国教育</b></nobr>与发展,2007.8<br/><br/>2.       李从松,大学生贫困成因的制度经济学思考,教育与经济,2002.1<br/><br/>3.       黄东阳,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思考,高教探索,2007.5<br/><br/>4.       岳华,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br/><br/>5.       张剑峰等,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江西教育科研,2005.5<br/><br/>6.       高娟,高校贫困生扶助工作中诚信问题探析,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虽然这文章写的是大学的帮扶系统。</p><p>其中有关贫困学生的动态状况和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两方面的探讨,对于我们日后有条件的时候更进一步的发展对高中困难学生的帮助亦有启发。</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虽然这文章写的是大学的帮扶系统。</p><p>其中有关贫困学生的动态状况和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两方面的探讨,对于我们日后有条件的时候更进一步的发展对高中困难学生的帮助亦有启发。</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11-24 02:25 , Processed in 0.0414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