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发了个超强帖,介绍在美国的日常生活,让大家对美国百姓的生活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我在这里也介绍一下澳洲的情况。到澳洲留学已经过去20年了,很多事情至今仍然依依在目。。。<br/>-----------------------<br/><br/>刚到澳洲几个月后,有一位留学生就问我,要不要去打工?他原先在一个华人开的菜店里干活,因为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因此愿意把那个在菜店帮工的活介绍给我。<br/><br/>没出国之前就知道,西方的大学生都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既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多点零花钱,还可以积攒些工作经验。我虽然有了奖学金,生活上不用愁。但如果也能打些工,既可以攒更多的钱(刚出去时还觉得毕业后就要回来的),又可以更多地了解澳洲社会。想到这些,我就跟那个留学生去见老板了。<br/><br/>菜店就在Salamanca, 是Hobart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紧挨着码头,每个周六这里便改成市场步行街,成为Hobart周六最热闹的休闲及旅游景点。我每周去菜店干两个下午,每次3个小时,每小时6澳元。大概200平米的店面,一般只有两个人,老板(或老板娘)跟我。店里实行开放式货架,顾客自己去挑,然后再到收银台前付款。我的主要任务是收银。有客人来的时候要为客人过秤和收银,没客人的时候就拿一大包水果或土豆等到收银柜边上,将大包的水果分成按一定重量的小包装,包好后放到货架上。有时趁人少时还要时不时去货架巡视一下,货不够的话,就要到后面的冷库里把菜搬出来放到货架上。总之,只要一到店里,你就几乎一分钟都不能歇,一直干到下班的钟点。我在这个水果蔬菜店一共干了一年左右,后来因为学习忙,所以就辞工了。<br/><br/>87-88年左右,我的导师有一个项目是根据卫星资料计算太阳辐射的,需要对一些地面位置及海岸线进行人工定位。所以他就把这个工作给我,每周大概干五六个小时。这个活倒是比较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也不花体力,只是耗时间而已。<br/><br/>大概在八九年六月,有个朋友给妻子介绍了一个工作,要去一个中餐快餐店Oriental Plaza 做 Part-time。因为老板娘要生孩子了,所以急需一个人。可没想到,妻子才刚干没一周,她原先申请的一份医院实验室的正式工作就通知录用她了。那份工作更好,当然要去啦。怎么办?妻子只好跟老板娘说对不起,问能否由我去顶替帮忙。<br/><br/>就这样,偶然地,我便开始了我的“中餐大厨”的打工生活。老板娘和老板都是在澳洲出生的第三代华人,叫Phil和 Debara,只会英语。他们都是大学毕业,Phil在一个公司里做审计师,Debara原先是个老师,教钢琴。后来大概觉得开店挣钱更多,Debara就不再做老师了,而负责快餐店的日常运营。小店地处市中心,面积大概只有30平米左右,营业面积和厨房各占一半。主要供应带走的外卖,还有两个小桌,每桌可以各坐二三人。我一周共干三个下午,下午四点半开始,八点半结束。我四点半一到店里,就要打开外卖食品玻璃保温柜的开关,电油锅(用于油炸)的开关,两个煤气炉灶,一个炒饭,一个炒菜,四个电炉,用来热咖喱羊肉,咖喱鸡肉,浇在古佬肉的糖醋汁,以及用作炒菜用的鸡骨架汤。我就要在半小时内,准备一大锅炒饭,两大盘炒菜,加上咖喱羊肉和鸡肉,再炸一些古佬肉,春卷,小点心,羊肉串,摆放到外卖保温柜里。五点钟一到,就要开门。说实话,一个人要在半小时之内把所有这些东西都准备好,时间非常紧,真像打仗似的。<br/><br/>在澳洲的西方人都知道,中餐馆有四大名菜,这就是:Sweet and Sour Pork (糖醋古佬肉), Lemon Chicken (柠檬鸡), Black Bean Beef (豆豉牛柳), Honey Chilly Prawn (蜜制辣虾)。说真的,对于澳洲人来说,来到中餐馆经常会点这些菜,尽管大多数华人都不点。所以,我们的快餐店的菜单里也就少不了这些菜啦。当然还有十来种其他的菜。尽管大部分的客人都要已经炒好的菜,时不时还是有些人要从菜单中单挑。有时还要做些甜点,比如 Banana Fritter (炸香蕉) 或 Ice-cream Sundae (圣代冰激凌)。炒菜时不能用味精,有些澳洲人会对味精过敏。我刚去澳洲时报纸还报道过有人因为同时吃味精及花生酱而致死的新闻,所以很多中餐馆门前都贴个标签: NO MSG (不放味精)。<br/><br/>澳洲是个福利国家,退休金、养老金和失业救济金每周四发。所以,每个周四,我们的生意都会好些。在快餐店里,从4点半到7点都只有我一个人,7点起才多来一个洗碗的,老板或老板娘一般八点才来,帮着最后收拾及拿走现金。有时候,生意特别好,既要服务外卖的客人,又要忙着在店里吃饭的客人,要炒菜,有时还要洗菜切菜,一个人简直就是忙得晕头转向。大概到7点半后,人才少了些,这时我又要开始准备第二天用的菜了。先做古佬肉,用面粉拌好,先炸一遍,把肉炸熟。第二天要卖时再炸一遍,表面的面粉就能又香又脆了。随后,就要切青瓜,切芹菜,蒸饭,等等,反正到下班时基本是一分钟都歇不下来。<br/><br/>下班时,有时有些炒好的菜没全部卖掉,又不适合留到第二天,老板就叫我打包带回家。刚开始时,自己舍不得将这些菜倒掉,留着自己吃。后来吃多了,也就有点腻了,就分送给邻居和其他留学生。<br/><br/>由于Phil和Debara对人特别好,从八九年到九一年我在这个店干了两年多,一直到论文快收尾时才辞工。虽说辞了工,我们两家一直都是好朋友,经常你来我往。几年前有一次我回塔斯马尼亚看望老朋友,临走时又到店里跟Debara说再见。没想到当时生意正忙,她没空说话,还把我叫进柜台里帮她炒饭,服务客人。去年十一去澳洲时,又去了一趟Hobart, 知道他们已经把店铺转手给别人经营。Debara又重操旧艺,去一个中学教钢琴了。<br/><br/>Hobart的华人很少,即使有一些,基本上也是说英文或者广东话,很少有人懂国语。有一次,一个从日本来的旅游团,以从台湾到日本定居的华人为主,说国语。旅行社通过好几个弯,才找到我,希望我去做导游。那是游Tasmania 的三天两夜团。我带着他们玩了Hobart 和塔州北部最大城市Launceston的主要景点。在这三天里,我一路上给他们详细介绍了塔州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在住宿因饮食上也尽量给予关照。他们都非常满意,问我做了几年导游。我说没有啊,这是我第一次。他们都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最后凑钱给我小费,我说不要,他们还是要硬塞给我,并希望我以后去日本时去找他们。<br/><br/>在澳洲读书的那几年,我像大多数的学生(包括本国学生及外国留学生)一样,在校内校外干着不同的兼职工作。除了前面所说的较长期的工作之外,我还做过Tutor,帮人辅导过中文、数学等。当然,还偶尔为别人做过花园,割过草等。<br/><br/>这就是我的澳洲留学打工生涯,既让我多挣了些钱,又让我对澳洲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