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17|回复: 22

我所看到的九江大桥6.15事故现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0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这个世界真是个无常的世界,才离开湛江没两天,就从电视上看到九江大桥老桥被撞的新闻。虽然我对桥梁方面的知识可谓一无所知,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跟大桥有了关系,也对桥梁比平常人多了一点了解和关注,对专门研究桥梁的人们更是多了一分尊敬和佩服。可是,事故发生得就是这样毫无预知毫无先兆……</p><p>原来我对两百米的概念并不清晰,直至我今天回来的时候看到这断了好长一截的旧桥,桥面平空断了,没了旧桥的阻隔,很明晰地可以直接看到江面,江面上浮着浮标,桥下面有一类似运沙的船只,但不像是肇事船只。桥的下游,坐在另一侧的同事说看到有搜救的直升机,还有今天回来看网上新闻图片里看到的救援船只,可能正在尝试用磁铁吸引的打捞方案……下游的船只相对多一点,但右边断掉的老桥显然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p><p>同车的桥梁建设工程师们都惊叹,没想到桥会被撞成这个样子。这么长一断掉进了水中,我感觉可能有两个篮球场那么长都不止,从广州方向过来,先是看到斜拉索主塔的这一端完好无缺,而刚刚过完斜拉桥,桥的另一侧一截断得能看清楚桥面结构,断得这么清晰,这么没了牵绊,就像是极脆的东西,被砰的瓣成了两半,一半掉进了江中。我想船只应该是就在这靠近斜拉索底下的位置被撞坏了,而连鹤山这边的桥面,还有钢筋连着,像L型地倒挂在桥上,标线这么熟眼,路面这么平坦,怎么也没想到会被这样一艘船把它撞成了两截。交警在新桥上用水马隔出了一条道,免得车辆通过时都凑热闹开近旁边看热闹,交警估计是24小时维持秩序,老桥的两头都已经封锁起来。警示标志也提示车辆适当绕行,整个事故现场在我通过大桥的时候秩序井然。</p><p>附上我所亲眼目睹的事故现场图片(由于是途经拍摄,所有照片均在隔着车窗所拍,清晰度不高,以此见证6.15船撞桥事故):<br/><br/>同事(桥梁工程师)们说已经变形了的桥面</p><p><br/> 当年引以为傲的独塔斜拉索桥</p><p> <br/></p><p>桥下通航的船只</p><p> <br/></p><p>断裂的桥面</p><p> </p><p>隔着车窗看到断桥的横断面</p><p><br/> </p><p>桥内的结构、钢筋都露出来了</p><p> </p><p> 鹤山方向的桥面,还连着半截桥面没有落入水中</p><p><br/>断裂后显倒L状的九江大桥</p><p> <br/> <br/>交警巡守着维持事故现场交通秩序</p><p> </p><p> 远远仍能看到长达200米的断桥缺口</p><p><br/><br/>模糊了的九江大桥,却模糊不了伤痛的记忆</p><p></p><p>九江老桥两端的封锁警界</p><p>生命无常,好好活着就是幸福!谁知道那些不幸的人们,他们在掉下水中的那一刻想着的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谁也将永远无法知道!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那些早起的勤劳的人们,那些晚归的辛劳的人们,谁能为这些不幸者的生命买单?那些粗心的船员与水手们,也必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遭受良心的遣责,即使当时他们的本意根本并不想这样……</p><p></p><p></p><p> 注:跟帖请勿发表与政治相关议论,让我们从专业角度去试着客观地去看待这件事情。需要更详尽解释的,可以看华工桥梁专家博士后周颖老师的博客:<a href="http://blog.sina.com.cn/lucyzhouying">http://blog.sina.com.cn/lucyzhouying</a>(可能有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她,小小个子的周老师,是我公司总经理夫人,夫妻俩都是桥梁专家,可爱又敬业)<br/></p><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哎,生命无常,走路可以被车撞,坐公交车可以翻车,开车也可以掉下桥,在户外可能被雷劈,看来最好是在家,但是千万不要地震啊。[s:06]</p><p>所以大家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没有谁可以打包票一定可以活到80岁。</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专家说:“考虑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南、北侧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船撞设防,是合适的,大桥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p><p>十几年前我接触内河燃油运输时,300吨的船已经是很大的船,过了几年新造的船吨位越来越大,300吨的船变成了小船,1988年建造的九江大桥引桥桥墩40吨的船撞设防还说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什么狗屁专家?当老百姓是SB。</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饭喝水也有可能噎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谓天灾人祸,所谓意外无处不在,但不代表我们就因此而不用活了,工作要做,日子要过,人在很多事情面前是无能为力,但还是要争取和努力,但求无愧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生命无常,好好活着就是幸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寂寞</i>在2007-6-21 13:55:34的发言:</b><br/><p>专家说:“考虑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南、北侧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船撞设防,是合适的,大桥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p><p>十几年前我接触内河燃油运输时,300吨的船已经是很大的船,过了几年新造的船吨位越来越大,300吨的船变成了小船,1988年建造的九江大桥引桥桥墩40吨的船撞设防还说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什么狗屁专家?当老百姓是SB。</p></div><p>无规矩不成方圆。船只有其自身的航道,船员操作失当偏离通航孔,好比汽车没按道路行走而开到旁边的地方去了,不发生事故才怪。</p><p>引桥桥孔不是用来通航的,航道的主墩塔抗撞能力较高,但引桥是相对脆弱。引桥桥孔是考虑小型船只和漂浮物撞击,40吨的撞击力是针对小船只和漂浮物的撞击力,不按航道行驶,即使再提高防撞设计也无法抵抗这样满载河沙的中型船只的正撞击力。</p><p>作为桥梁建设参建人员之一,我接触的人和了解的情况告诉我,桥梁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要求极高、施工、设计要求十分严谨的工作。这样的事故,只能希望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灾难。</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才叫永恒![s:01][s:01][s: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无生意做咯~~~俾距搞死了~~</p><p>天天就是这个事情烦死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刚才看了小萍介绍的博士的博客,尽管我知道她属于“有料之人”,但是发表出来的讲话,也只能说:没有技术含量。</p><p>我是工程盲都明白,这事故调查首先就是取样所撞桥墩的两端的结构材料,和观察其河床实况对照基建时候的资料。就等于法医办案一样的道理---实物和现场就是最要紧的战场。</p><p>设计图纸倒可以发送有关专业权威机构给意见,估计不难统一认识。</p><p>而现在媒体所见,“专家”的意见竟然只是宣布“责任是沙船”,那还用办同济大学?跟政法学院或者新闻学院合并好了。</p><p> 就算专家现在为桥墩防撞安全系数定为40吨做辩解了的说法属于讲得通,那接下来不说说大桥管理者对这些脆弱部位采取了什么长期的保护措施跟尾了?起码在桥墩上悬挂20吨船只碰撞危险的标志和在各航行训练班大张旗鼓的警告才是啊----鬼都不敢走那桥孔啦。</p><p>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发生的任何事故,都真正有国外发生空难,或者香港刚刚发生缆车事故那样,真正的由独立的专家展开技术调查,得到技术判断,制定新的条例,避免后来的恶果---这才会令我们得到进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草菅人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7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6.15事件还引发一件好事,各地马上加强对桥梁的检查,起码一段时间内各地的桥梁会比较安全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4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过了</p><p>政府做的不够好</p><p> </p>[s:05][s: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哎,生命无常,走路可以被车撞,坐公交车可以翻车,开车也可以掉下桥,在户外可能被雷劈,看来最好是在家,但是千万不要地震啊。[s:06]</p><p>所以大家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没有谁可以打包票一定可以活到80岁。</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专家说:“考虑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南、北侧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船撞设防,是合适的,大桥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p><p>十几年前我接触内河燃油运输时,300吨的船已经是很大的船,过了几年新造的船吨位越来越大,300吨的船变成了小船,1988年建造的九江大桥引桥桥墩40吨的船撞设防还说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什么狗屁专家?当老百姓是SB。</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饭喝水也有可能噎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谓天灾人祸,所谓意外无处不在,但不代表我们就因此而不用活了,工作要做,日子要过,人在很多事情面前是无能为力,但还是要争取和努力,但求无愧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生命无常,好好活着就是幸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寂寞</i>在2007-6-21 13:55:34的发言:</b><br/><p>专家说:“考虑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南、北侧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船撞设防,是合适的,大桥设计有一定的前瞻性。”</p><p>十几年前我接触内河燃油运输时,300吨的船已经是很大的船,过了几年新造的船吨位越来越大,300吨的船变成了小船,1988年建造的九江大桥引桥桥墩40吨的船撞设防还说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是什么狗屁专家?当老百姓是SB。</p></div><p>无规矩不成方圆。船只有其自身的航道,船员操作失当偏离通航孔,好比汽车没按道路行走而开到旁边的地方去了,不发生事故才怪。</p><p>引桥桥孔不是用来通航的,航道的主墩塔抗撞能力较高,但引桥是相对脆弱。引桥桥孔是考虑小型船只和漂浮物撞击,40吨的撞击力是针对小船只和漂浮物的撞击力,不按航道行驶,即使再提高防撞设计也无法抵抗这样满载河沙的中型船只的正撞击力。</p><p>作为桥梁建设参建人员之一,我接触的人和了解的情况告诉我,桥梁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要求极高、施工、设计要求十分严谨的工作。这样的事故,只能希望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灾难。</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才叫永恒![s:01][s:01][s: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无生意做咯~~~俾距搞死了~~</p><p>天天就是这个事情烦死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2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刚才看了小萍介绍的博士的博客,尽管我知道她属于“有料之人”,但是发表出来的讲话,也只能说:没有技术含量。</p><p>我是工程盲都明白,这事故调查首先就是取样所撞桥墩的两端的结构材料,和观察其河床实况对照基建时候的资料。就等于法医办案一样的道理---实物和现场就是最要紧的战场。</p><p>设计图纸倒可以发送有关专业权威机构给意见,估计不难统一认识。</p><p>而现在媒体所见,“专家”的意见竟然只是宣布“责任是沙船”,那还用办同济大学?跟政法学院或者新闻学院合并好了。</p><p> 就算专家现在为桥墩防撞安全系数定为40吨做辩解了的说法属于讲得通,那接下来不说说大桥管理者对这些脆弱部位采取了什么长期的保护措施跟尾了?起码在桥墩上悬挂20吨船只碰撞危险的标志和在各航行训练班大张旗鼓的警告才是啊----鬼都不敢走那桥孔啦。</p><p>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发生的任何事故,都真正有国外发生空难,或者香港刚刚发生缆车事故那样,真正的由独立的专家展开技术调查,得到技术判断,制定新的条例,避免后来的恶果---这才会令我们得到进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5-1-10 05:51 , Processed in 0.0149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