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1|回复: 8

[原创]从柏杨《中国人史纲》至国人传统下的盲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1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从柏杨《中国人史纲》至国人传统下的盲点</p><p>作者/光寒一剑</p><p>      与我相仿年纪的这一代人,应该无法忘记那个童年夏天,关于天马流星拳的演绎。还有星矢至死不渝要保护的雅典娜。这是仅仅是关于童年幻想的美好。但无法掩盖住历史真相的静静地摆着厚厚的一叠叠纸稿之中。我们用力打开那一扇扇布满尘灰的历史之门。将可以轻易清晰地解读出关于时间真相的坎坷。雅典娜的子民,以及众神拥护着的信仰,湮灭在亚历山这个伟人死去的同时宣告结束。</p><p>       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建立过世界最早的文明。当世界处于蛮味无彬之时。就首先带领两河驶进文明之程。 几乎所有文明都在这里吸引过巴比伦的精髓。希腊的哲学,犹太的神学以及阿拉伯的建筑方面的知识。阿摩利人的成就依然逃不过历史的淘态,繁华消失在各种外力的施与。</p><p>      世界上的各种古文明。几乎都难与承受其民族的继启之间。“各领风骚五百年”后就退出历史的舞台。没有一个如中国文明如此般上下几千年贯通一线,空间与时间的经年无变,无论政治的朝代如何更替。那种民族向心力。民族图腾始终跟随着龙的子孙在游跃飞翔。此之何如, 我想,没有一种文明如中国文明系统般那么圆通,足能解释从宇宙至精微处。更无一种文明系统如中国那样强调,道法自然。自遵规律。我常听某些人说,中国人最嗜血,常发动战争。不像欧洲文明!对此之时,我只会叫其翻翻世界通史。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的黑暗。试问那种文明的崛起是没有血泪凝聚,百汇成海便可巧手就成。</p><p>       20世纪享誉世界的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伯兰特*罗素。曾在其《中国问题》对中国的文明研究著作中说及。“中国有一种思想极为根深蒂固,即正确的道德品质比细致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现在的西方人正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技术上的功效最可贵而道德毫无用处。”我想,罗素的这句话足以敲醒那些功利实用主义的当下国人。当年罗素在其书中写下此话之时的中国。正是“东亚病夫”遍响世界之际。以一个文化大师的高度说出一句不合时宜的真理。正义与自由。中国自古重视争取,只是朦味无知者,才自以国之专制,术之无用。因为中国人自足之道,比更多人生活得快乐满足。而自由与正义,难道不是为了身心的愉悦么。物质的愉悦远不比精神层面的快乐。鲁迅笔下的阿Q在其心理层面来说,也许更符合人们追求的境界。其作为虽说可笑。但那仅仅是放在局限的故意框架之下的编撰。</p><p>       当下中国人喜欢创新,喜作骇人听闻。从网络各色人等窥斑测豹,可想得知大概了。创新不可怕。可怕的就空谈创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这种创新概念一再从国人口听吐出。当然,创新是发展之根本所至。但发展到现在的创新是畸形的心理倡导形成的。一昧喊创新,一昧是抹杀。就如一个国家企业,新上任的领导人,不分青红皂白,连情况都没摸清楚,只会空言我要创新企业,改革体制。然后一股脑地把企业搞得乌烟碍气。有的企业真的需创新改革。但忙乎了四五年,初见成效。来一新领导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要创新。把你建立的基础通抛之。当下那些高喊着创新口号,改变体制的人多都此种人。无创新之法。仅厌居安之地。</p><p>       正如将庆所言,当西方文明在中国政治困局之际。凭借科技强国。一跃成为强国之列。因此,西方的宗教文明,即强者的身份出现。支配着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西方的政治、法律、经济、伦理、宗教、哲学、历史等人文学术开始日渐影响国人的哲学思维,并以西方的观点来解构中国哲学系统。其实,中国清未许多学者都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张之洞到康有为此等儒家大者,都尚有所波及。站在不纯粹的立场来解构儒家系统而不能圆通。更遑论现代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儒之辈了。对于柏杨在其《中国人史纲》把儒家当作酱缸的可笑论点就更不足为奇,其本身就是西派学者。</p><p>       像柏杨这类站在庸俗的惟物主义立场来看待中国文明的学者不在小数。虽有共本身的立足点。但过于肤浅。只说及表皮方面的东西。清未政局动荡,对本身传统继承下的文明产生怀疑。尤其五四之后。共产党解放中国凭借马克思理论作为人民意识,这种从外借文明来支撑本国发展理论。且不说马列主义的可靠性与覆盖面。国民由此反应出的民族自信,亦随之下降。尤其是五四之后。对传统的鞭挞几乎疯狂,且与此为乐。</p><p>       他们在创新扭曲意念之下,打着自由与民主的旗帜,把传统打下糟粕的铭印。只有是传统的都是迂腐的。你说道德是慎其独处,他说你是放狗屁,虚伪棒子。你说孔子是大圣先师、万世师表。他说你是儒狗。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为何连对自己的的民族的文明都如此刻薄,不懂温情呢?<br/> <br/>       这类文革青年大都生就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妖术邪说。高呼着民主,大叫着自由。实用才是好用的功利主义。都表明自己惟物论的明智之立场。把一切“迂腐”“伪道德”贴上糟粕的标签。实叫人且笑且怜之。何为糟粕?拿我朋友的话来说,如果文明这么容易分出糟粕,这个世界就不会如何形而上学了。汝等小儿字辈。也一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几千年来文明系统就如此不屑顾之。前人都是净眼瞎么。明知无益,却运作千年不知停休。如果真有糟粕。亦不过是多了些糟粕的人而已。糟粕之眼看世界,万物成糟粕。佛家有言,眼见即吾身。我们身边不泛此类人,一生从未读儒。称之为不屑,就道听途听,从一些野史的隙逢里挖及些许牙慧,大放阙论。</p><p>      就如缠小脚此种“糟粕”来言论。亦有好事者说,难道你还可说缠小脚不算糟粕么?否则必是封建余*。这个世界无哲学所分界的惟物与惟心如此简单的界定。非是即彼的思维是最为不可取的。君不见,现今整容成风,割着屁股补脸蛋。折下指骨撑鼻梁。美名其曰:时尚前卫,称之为美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一个时代发展一个时代的时尚。唐人喜环肥。今人悦燕瘦。何能糟粕一词而指之。此之为审美所向,时尚所至。今日为何用之糟粕。后非之糟粕呢?。</p><p>      当下中国,社会民风阴险狡诈,朴风不起,人风不淳。身心劳累日渐,究其根底,皆是心中无一信念所系,不知修心,不懂诚意。西方有宗教情怀,而中国民族的文明体系亦给破坏得伤痕累累,满目仓痍。道德礼仪视为糟粕,贬之抑之为后快。而一味讲求西方功利,实用主义。贬之抑之为后快。可悲极也!</p><p>      今在某一论坛,看有人谈及柏杨的人史纲,柏老先生的历史功底极深,讲史娓娓道来。闻之心悦服之。且深入浅出,有益初学历史者,但其是西派学者,其书中渗透关于中国皆家学说的观点有失偏颇。且时有谬论,谈及不触深层,表面之处游荡不定言论,有误后学。以作驳辩正名解</p><p><br/>                                                                                  2006/12/11</p><p><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1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不是在写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1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夏小安</i>在2006-12-11 21:45:52的发言:</b><br/>楼主是不是在写论文?</div><p>我在写作文</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1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引用德兰姆姆:\"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了.\"都以为制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可是,再好的制度,执行劝落在坏人之手,也不免沦为欺压人的棍棒.  这一点,我们看得,不算少了.</p><p>2\\楼主好象要说:中国文化传统的脊梁被抽走,换成了外国的钢筋.</p><p>3\\在论坛的回帖里,我曾提到:一个社会的主流道德,取决于民众容忍的底线.   一口底很窄的桶,桶口无论有多宽,又能盛多少道德之水呢?而且不要忽视,桶底越窄,桶倾倒的概率越大!   社会的改变,先从底层做起!让上层的精英们说去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深奥,建议放在外国,国人不一定能看得明,一个不小心还会被利用了。。。。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这样东西,无知者无畏!!对女性而言,尤其可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1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深奥,建议放在外国,国人不一定能看得明,一个不小心还会被利用了。。。。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5-5-14 20:47 , Processed in 0.0153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