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5|回复: 0

[原创]绝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0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唱<p></p></P>
<> <p></p></P>
< >一直以来,我对江南水乡总怀有一种深深的情愫,我心灵的深处,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意韵,正是我意象中惬意悠闲的生活所在,也是我心中根深蒂固的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式的美丽去处。常常幻想着自己临水而居的日子里,忙时舟楫往来,于匆匆中寻觅希望与渴盼;而闲下来的时候,日子就如同涓涓细流,于不紧不慢中度过。<p></p></P>
< >那就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迷蒙中让人痴沉的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如今身处广州,印象里的广州终不过是一个开放中的沿海城市,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作为水乡,我思维里停留的印记最多也不过是曾经的桑基渔塘,与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相去甚远。<p></p></P>
<>    当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踏上广州市郊的一处叫小洲的地方时,我梦境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绚丽美景,彻底而真实地还原,放大。这处并不为多少人所知的沉默之地,虽然少了苏南周庄一夜成名后的气势,但在摈弃了周庄的浮华之后,宛如一个走过青春年华的成熟少妇,于娇艳中溢出的成熟和四平八稳,不声不响地在灯红酒绿的广州城外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缄默。走在贯穿村子的狭窄迂回的河道上,那精致小巧的石板拱桥;河道两边低垂着的生气盎然的番石榴树;不时传来的几声犬吠以及青石板路上弥漫的清新的泥土气息。<p></p></P>
<>    我询问村子里的老人,他们告诉我,这处洲地由海水涨潮冲击形成,纵横交错水道,随珠江水涨落而枯盈,水流畅通于河道与房屋之间。老人们还告诉我,村里大大小小50多座石板桥中,历史最长的是翰墨桥,它是这里唯一一座有矮石护栏的小桥,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桥边清凉的石板路已被岁月磨得光滑闪亮。也许是常年流水的滋润,桥的四周浮现出缕缕的绿意,淡淡的,一点点。<p></p></P>
<>    行走在河道两边的小路上,不时有树叶从爬满青藤的屋檐边落下,飘飘悠悠。古老的大榕树拱出地面的根根须须,弯弯曲曲,盘亘交错,虽无法让人猜出它的年轮,但却诉说着它从厚重的过去走来的沧桑。一个调皮的男孩爬上古榕,一边在枝桠上晃悠,一边对着我举向他的相机扮个滑稽的鬼脸,我的记忆一下子被他拉回到曾经快乐无比的童年。<p></p></P>
<>    除了古道古桥,村中还有让人瞩目的蚝壳屋。一位大爷告诉我,这些蚝壳屋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曾经多达百余间,而遗留至今的仅剩2间。这种房子的墙壁是从海岸沙堤中掘出大量的蚝壳,构建而成。蚝壳屋冬暖夏凉,不怕积水,不怕虫蛀,环保而又特别适应这里的气候。我看到的这两间历经岁月风霜洗礼的高大建筑,外层的泥沙已经剥落、风化,一只只巨大的蚝壳全部凸现,独特的纹理显现的艺术魅力,似乎是对着我的灵魂申述。<p></p></P>
<>如今,村子里古老的一切正在被高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一点一点的吞噬,但在我看来,它作为岭南文化里正在失忆的一块净土,也开始蜕变为最不起眼的一种附属,只会留在喜欢她的人们的记忆里,就像一首经典古民乐成为绝唱!</P>
<>510170广州市东风西路132号流花广场园景中心1702室《广东建筑装饰》杂志社<p></p></P><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6-1 22:13 , Processed in 0.0557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