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68|回复: 2

[好文转载] 以爱情、真相和文学的名义消费三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04: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三毛是我喜欢的台湾之一,本文的作者文笔很好,特转载,好文共赏。)

2014-01-08 稻田报告
  

1991年1月4日,时年48岁的三毛在医院自杀。此后每年的1月4日,华人世界总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追忆这位传奇女作家。(编者注)

  爱情

  三毛祭日又临,她的生平照例被搬出来讲述一番,当然,对于女性名人来说,所谓生平,通常等于情史。

  于是我们看到,她这一生,其实爱过许多人,与许多人有过爱恨纠葛。在大学里,与才子舒凡恋爱,几近婚嫁却无疾而终,她为此自杀,手腕上缝了28针,并从此远走他乡。她文章中所说“求了又求”的那段恋情,大约就是这朵无果之花。29岁时候她爱上一位从生活到艺术都“很画家”的画家,原谅他的颓唐,接受他的求婚,为他洗衣做饭,最终却如简·爱,发现他早有妻儿,梦中的婚纱和现实中一样被撕裂,这无赖还不肯罢休,直到她的父母为着息事宁人奉上财物才算作罢。又遇到一个德国教师,结婚前夜,他因心脏病发去世,婚纱成黑纱,婚礼成葬礼。

  但我们印象中只有荷西,是因为她只大刀阔斧地写过荷西,别的那些人,只是被隐晦地、隐约地提过,犹如史前文明,只有一点语焉不详的遗迹,或者是前生惨厉的记忆,只在梦境里有点散乱的片段,而荷西,是有了文字记录的今生今世,温热,鲜明。所以,指责三毛生活在假面背后的那几个人,始终拿三毛不肯公开的感情生活说事。

  人的一生,哪里能那么幸运、快捷地找到要找的那个人?在有月亮的晚上,在桃树底下,惊喜地问一声“原来你也在这里?”那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要曲折兜转,山路十八弯,像人类文明进程一样,尝遍百草、中毒无数才发现一味好药,或者看了几百年的星空,看断了几代人的脖子,才发现星辰运行的规律。对于生性敏感、对感情有着绝高要求的人来说,如果不打算掩着鼻子随便抓个人来终此一生,难度又会加大十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得不阅人无数,才发现一个好人,不得不过尽千帆,才体察一点人性运行的规律。或者耐着性子把自己变成一所学校,把有点可能性的对象从情感类人猿的阶段进行培养,从上厕所掀不掀马桶盖子这样的小事上进行现代感情文明的训练,最后刚刚训练得可以见人了,保不齐会被人挖走,徒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别的男人女人贡献了一个合格的丈夫或者妻子。

  有的时候,我们更得抱着买彩票的心,以成年累月购买彩票的耐心等待那个人出现,说不定就给我们在别人废弃的票里翻出一张没兑奖的中奖彩票;或者像个拾荒的,在别人丢弃的杂物中细翻细捡,说不定就在别人当 咸菜罐子使的破烂中,翻出个蒙尘的半坡彩陶来。

  对感情有着绝高要求的人来说,谋取感情是比谋生更为艰难的事,要时刻做好最坏的打算,并准备扮演尝百草的神农、研究猩猩的珍妮·古道尔,或者具有文物鉴别常识的拾荒者等等角色。

  所以谁也别笑三毛绝口不提前情,她看到处处闻啼鸟的晨,必然经过无数个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夜,面对明媚春光,大喊大叫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哪有必要为我们细说平生,前情提要?

  真相

  三毛去世纪念日,往往是她的二次受难日,马中欣通常会适时抛出各种观点和新发现的证据,作为1998年出版的《三毛真相》的延伸。有一年他没有发言,但媒体却将他数年前的“三毛死因新说”再度挖掘出来,称三毛不是自杀,而是服药后于无意识中将自己致死。

  其实,对于一个以写作为生并凭借写作将自己嵌入历史的女人,马中欣“真相”的着眼点却不是她的文字,而是她的私生活、她的夫妻感情、她的死亡原因,他的出发点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的评判缺少文学评判力的支撑,于是导致他的“真相”像是弹棉花的评说钢琴师,各是各的调,正如本地晚报上一个普通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三毛真相》里所津津乐道的那些证据,例如三毛的邻居所说的“这个女人总是和不同的男人交往”,没有揭示什么真相,不过揭示出了普通人是怎么看待和判定有着强烈个性的同类的。

  但在见过马中欣本人后,我却有了新的发现。2006年,他重返出生地兰州,我们在酒吧里见到了他。和以前一样,每到一地,他必然联系当地媒体及户外运动俱乐部,率人爬山、横渡大河,并在酒吧里开讲座。我见他的当时,已是十月,十月的兰州,至少要穿外套了,他却穿着一条卡其布短裤及短袖T恤,短裤棕灰色,T恤灰紫色,镂空有条状暗花的那种,颜色灰暗,式样和质地很普通。他生性热情,在酒吧开过讲座后,还会帮助招呼客人。同时,他还随身携带一大本剪报,悉心收集华人报纸对他的报道,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圈着, 用钢笔字详细注明是出自哪年哪月的哪张报纸,有出入的地方,还在旁边写了注解。剪报夹很旧很旧了,显然是翻阅过好多次了。

  经过了那个夜晚,看过了他的那身衣服,还有剪报夹,忽然明白了,他对三毛的探究,他的苛刻评判,其实是两性战争的另一种形式,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一次较阵,他所携带的那些符号——户外运动、探险、粗衣陋食、不善交际言谈以武夫自居,是男性气质的符号,而他的对面,却站着一个三毛,生性浪漫、热爱幻想、将一切赋予感情色彩、追求精致丰富的生活、对艺术高度敏感,这都是女性气质的符号,他对她的努力否定,在根本上是男性对女性的否定,是《欲望号街车》中斯坦利粗暴对待布兰奇的一部分动因,是《儿子与情人》中的矿工父亲和热爱艺术的母亲与儿子对峙的根源所在。

  马中欣不会明白这些,他只是本能地恨铁不成钢,恨世界不被他承认的男性气质大一统,恨这个世界居然向女性气质臣服,就像D.H.劳伦斯笔下那些永恒的父亲,看到儿子在读一本伤感的小说,就企图冲过去一把夺来并撕个粉碎。

  文学

  不止一次,和朋友谈起某个作家、某个电影,追溯起我们知道的源头,常常会发现,最初的引介人是三毛。作为领路人,她居功甚伟。

  知道张爱玲,是因为三毛。她曾写,在同时处理四本书,一张唱片的歌词,以及购买和装修新家,并要照顾住院的母亲和挚友的情形下,她“开始翻出张爱玲所有的书籍,今生第二十次、三十次阅读她”。张爱玲是谁?有了这个问号,与张爱玲有关的讯息就开始前来报道了,租书铺子里,被读得卷了边、散了架的言情和武侠小说中间,赫然出现一本《金锁记》,几篇小说凑在一起,配了艳俗的封面,冒充言情小说。又几个月,央视播出赵奎娥主演的电视剧,名叫《昨夜的月亮》,开场旁白,就是“三十年前的月亮”,正是改头换面的《金锁记》。通往张爱玲的大门由此敞开,迟疑着走进去,在那个丰美又荒凉的世界里,一直走到现在。

  知道加缪,是因为三毛的《罪在哪里》;知道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因为三毛《我所知所爱的马尔克斯》,还有索忍尼辛、白先勇、林怀民、徐訏、司马中原,还有《珍妮的画像》。身在小城,又是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视野里几近荒芜,她却像阿里巴巴的女仆一样,在一扇门又一扇门前画上标记,引得我们窥看。跟我一样循着这条线索走来的,是整整一拨人,所以,豆瓣的《珍妮的画像》的标签之一,就是“三毛”,至今我们谈起马尔克斯,也直觉地觉得,他的全名应该叫“我所知所爱的马尔克斯”。

  我们甚至学习的三毛的做派,有点孤傲的,又是入世的,像薛宝钗和妙玉的混合体。那种做派,她写到异乡的时候,格外明显,她吃路边摊,涉险去最复杂的地方,和陌生人热情地打招呼。此后多年,每每看到游人在景点打扑克搓麻将,看到面容富态有官样的游人,呵斥小商贩的时候,突然涌起的不解,让我知道,内心深处的三毛元素出来了,那是她在我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给我们铺设的底色。

  我和朋友管这些在少年时候启迪了我们的人,叫做小板凳。典故来自不知真伪的爱因斯坦童年轶事,在老师举起他捏的小板凳,并且嘲笑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看的小板凳么”的时候,他举起另一只,有的,那是他之前捏的。小板凳是我们辨别力还不发达时候的启蒙者,是最初的惊喜,尽管亦舒说:“当初惊艳,实实在在,只因世面见得少”。但是你知道,进化都是渐进的,在选择滋养我们的养料时,我们需要一个保人,一个我们发自内心信任的人作为领路人。我们的幸运是,在适当的年纪,遇到了三毛。

  许多小板凳,在多年后都褪了颜色,甚至让我们骇异,自己当初竟然这样幼稚。但三毛却不属于这批小板凳,二十几年后再看她,还是字字精到,尤其是少年时候不甚喜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因其哀伤,现在却看出好来。

  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今生第二十次、三十次阅读的作家、画家、电影,却不敢忘记她,她是阅读上的初恋,甜过初恋,浓过初恋。

  注:原文标题为《三毛:当初惊艳,现在仍然惊艳》,原文不含小标题“爱情、真相、文学”,编者所拟标题中“消费”为中性词。

  附:三毛生前谈与荷西爱情的录音
  (点击浏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2 13: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名义也不用,谨在此寥以缅怀一下,曾陪伴我多年的的三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8 07: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文学方面是个白痴,但是看了以上文字,深有感触。我以后也要多看看这些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6-15 12:51 , Processed in 0.0443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