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
03 | 专题 | By 付淼 王贤原 2008-08-30
标示关键字
燃点默涵精神 学子自强不息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nc/content/20080830/Articel03002FM.htm
芭田公司“助子成才”活动助17名贫困生踏进大学殿堂在乐昌一中,受助学子庄严地在“芭田爱心承诺书”上签名,并表示要努力成才,回报社会,将“默涵精神”发扬光大。
仲夏8月,乐昌一中高三毕业生上官芬(化名)第二次哭了。第一次是前年母亲外出打工,不能回家过春节,她和弟弟思念着哭的;第二次则是今年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正一筹莫展时,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助子成才”考察组及时送来了5000元助学费,喜极而泣。
上官芬也有坚强的时候,小时候爸爸去世,她忍住了不哭;步行几十里到山外求学,她忍住了不哭。但当她从芭田公司工作组人员手中接过这厚厚的饱含爱心的助学款后,再也抑制不住感动的泪水。
位于粤北韶关的乐昌市和始兴县,南岭横亘其间,每年高考放榜后,大山深处的贫困农村家庭中,许多上官芬式的农家子弟总被幸福煎熬着。十多年寒窗苦读,命运终于对他们敞开了一扇大门,但如何筹集几千元高昂的学费,全家人都头痛不已。贫穷,如同陡峭峰峦,阻碍着他们走出大山,实现求学梦想。
在这些寒门学子命运彷徨的时刻,芭田公司来了,他们一如既往地履行“回报社会、助子成才”的企业公民职责,热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让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用爱心成就孩子们的未来。7月至8月,在本报及专业民间助学机构乐助会等各方配合下,芭田公司“助子成才”考察组深入贫困学子较多的粤北乐昌和始兴地区,经过几轮详细考察,最终遴选17位考上大学但无力负担高昂学费的贫困生进行扶助,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作为第一年学费。17个快要埋没在南岭山林间的大学梦,复被一一托起……
圆上幸福求学梦
汽车在乐昌市黄圃镇崎岖的乡村盘山路上“盘旋”了两个多小时,芭田“助子成才”考察组仍没有看见人烟,但是碰上了跑了老远的山路前来引路的上官芬。由于盘山公路修不进去,从来就没有汽车到过她家所在的鱼池岭村。8月,正在给烟草站做装卸临工的上官芬接到了韶关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个贫困农家的女孩考上了大学,成为这座偏僻大山的一大新闻。
对于上官芬来说,考上大学固然扬眉吐气,但面对几千元的高昂学费,一家人实在乐不起来。
从上官芬会记事起,贫穷几乎就如影随形,不断给她家施压。1996年,上官芬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爸爸不幸被火车撞倒身亡,柔弱的母亲一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靠着几亩薄田的收成抚养她和弟弟。为了能给家庭增加点收入,她甚至远出清远,去当保姆。上官芬说,为了节约一点路费,母亲有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每当大山深处鞭炮响起的时候,两姐弟总是哭着抱在一起想妈妈。
收到鲜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官芬为妈妈争了一口气,但她也知道,妈妈再也无力承担起这个更大的经济负担了。高考一结束,她就到烟草站做装卸临工,但微薄的收入,对几千元的学费于事无补,她又想过去借,但在这个小穷山村,又有谁家可以呢?
“考不上反而死心了,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但考上了,时刻想着自己能走出大山读书,又十分不甘心。”这个花季少女说。现场了解到上官芬家境实况,芭田公司“助子成才”工作组一锤定音:绝不让她捧着通知书失学。
8月18日,上官芬拿到了芭田公司的5000元助学款,她感动地说:“感谢芭田公司在极端困难时帮了我一把,我无以为报,只能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大学毕业后能像芭田公司一样帮助贫困的人。”只要你还在奋斗,命运之神就有微笑的一天。上官芬坚信这一点。
催生广东“新默涵”
包括上官芬在内,芭田公司先后在乐昌和始兴资助了17个今年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公司品牌助理梁天文说,每一个受助学子的家庭都非常贫困,但他们都在贫困的荆棘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是这些触动心灵的东西,成为他们确定资助人选的标准。
温绿梅(化名),乐昌市云岩镇人,乐昌一中“宏志班”学生。父亲因脑干肿瘤压迫神经而瘫痪在床,母亲一人承担起了家庭经济重担,一边务农,一边开了间简陋的小卖部售卖日杂品,闲时还要打零工补贴家用。温绿梅十分争气,通过刻苦读书,今年考取了广东商学院。
始兴县太平镇的李涓涓(化名),经历更加令人动容。自小父母就离异,去年父亲突然去世,小李孤身一人,饱受人间冷暖,每月靠着民政局200元的捐助生活。收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如何筹集学费呢?她急得都要哭了。
虽然都是家境穷困,但17个学子都无一例外选择了奋斗自强。他们在同龄人未曾经历的苦楚中咬牙苦学,直至在高考的搏杀中脱颖而出。
“由于贫穷,他们暂时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唯有高考这一项”,芭田公司的高层领导说,“在如此穷困的家庭环境下,还能够在千军万马的高考战场中获胜,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芭田公司之所以资助这些学子,就是因为他们有这股子“虽穷却不坠青云之志”的坚韧。
芭田决定给17名贫困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这笔钱用于他们第一学期的学费。
芭田公司“助子成才”活动已开展了多年,在以前的资助中,公司曾采取过对每位学子由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资助”方式,但从去年开始,芭田公司没有“包干”,而是采取了部分扶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全新方式。
这些受助学生或许不曾想到,正是受一个贫困北大学子自强不息的故事的感染,才触动芭田公司改变了“助子成才”的传统资助模式。
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北大学子刘默涵通过自身勤奋努力,不仅自己完成了学业,还先后资助了37名贫困生,点燃了贫困学子自强不息的火种。
芭田公司领导正是为这种自强不息的“默涵精神”所打动,从2007年开始,公司决定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全新资助方式来帮助和激励广东省的贫困学子。
“17个受助学子,就是17个新默涵,是芭田为广东贫困农村点亮的17盏明灯”。芭田高层领导如是说。
“资助本身并不关键,重要的是要在广东制造和催生‘新默涵’,让默涵精神一直发扬下去,影响更多的贫困孩子。”芭田公司要求,资助对象应签订“爱心承诺书”,受助者完成学业后,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前提下,尽力帮助更加贫困的人,使“默涵精神”能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永远在贫困学子间流淌。公司品牌部经理李海群表示,承诺书是对受助学子一种更高的人格准则要求。
在8月18-19日助学款发放的座谈会上,17个学子深受默涵精神感染,无一犹豫在“芭田爱心承诺书”上庄严签名。他们表示,首先自己要自强不息,在大学校园里学好知识和本领,同时要将自己作为一根照亮贫困的火种,在困难人群中燃点互助、乐助的精神,将“默涵精神”发扬光大。
慈善助学专业化
在芭田2008年助学活动中,始终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年轻人身影,她们深入现场调查情况,和寒门学子促膝谈心,这群人就是乐助会的热心工作人员。
乐助会是发端于网络的一个民间专业助学团体,成员分布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主要助学方式是联络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单位、组织、团体,引起他们的共鸣,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帮助穷困的孩子解决上学的问题。而乐助会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考察那些因经济困难急切需求帮助的、正面临或已经失学的学生,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同时保证宝贵的助学资源能真正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
在芭田人的眼里,乐助会是一个专业的助学团体,在助学理念和目标上与芭田公司不谋而合。2008年,芭田同乐助会签订合同,首次将“助子成才”活动中的人选推荐、基本情况考察等部分交给专业的乐助会进行操作,而芭田公司则进行重点考察。期望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提高助学的效率。而乐助会也充分利用自身详实的贫困生资料库,并通过专业化调查手段进行核实把关,为芭田提供了最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名单,大大提高了助学效率。
□文/图 本报记者 付淼 王贤原
原文连接: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nc/content/20080830/Articel03002FM.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