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p>为了生活,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们习惯穿梭于都市的钢筋混泥土间,习惯了都市的喧哗,习惯了都市的灯红酒绿,有时也忘却了还有那么一个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记不太清参加过几次访查,但每一次访查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每一次访查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净化。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吧。</p>
<p> </p>
<p><b>——生命不能承受之重</b></p>
<p>她的名字叫潘玉*,在新丰县沙田中学读初三。她刚出生没几天就被现在的养父抱养。现在一家三口,她,父亲,奶奶。奶奶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而她在学校每学期还要交400多的住宿费、学杂费,每个星期还要大概10元的伙食费、生活费。照顾奶奶,供她上学,都压在56岁父亲的身上,父亲是家里唯一的支柱,以种田和做点建筑杂工为生。</p>
<p> </p>
<p>当问起父亲为什么要抱养一个女儿时,父亲带着几分无奈说,我没有娶老婆,抱养个女儿就是希望老的时候有个人可以照顾自己。问到父亲会不会继续供她上学时,父亲说无论多么苦都要供她上学,希望以后她可以过得好一些。父亲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希望老有所养,这一要求过分吗?儿女赡养父母本是无可厚非,但她却早早地承载着这份义务,幼小的肩膀上过早地承载着太多的东西。</p>
<p> </p>
<p>年仅16岁的她,非常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从与她的交谈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她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也深知父亲的不容易。她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爸爸要照顾奶奶,还要供我读书,很辛苦,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我从小就给爸爸抱养,爸爸养我很辛苦,也希望以后我能照顾他们。我也知道我们家很穷,别人家烧燃气(媒气的意思),我们家烧柴。同学有爸爸妈妈,我没有妈妈,没有他们幸福,我不能跟他们比。别人住别墅,很大很漂亮,我梦想有一天也让爸爸、奶奶住上别墅…。说到自己,说到父亲,她的声音有点哽咽,眼眶里闪着泪花,但她强忍着,最终没有哭出来。坐在一旁的父亲没有出声,但同样眼含热泪。此言此景,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心酸。我们找不到安慰她的词汇,也找不到安慰她的理由。一同去访查的胡太只能以她自身艰辛的人生经历勉励她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一切都会有的。</p>
<p> </p>
<p>正因为她的成熟懂事,父亲基本上不管她的学习,她学习很勤奋,很自觉,成绩也很好。在最近的一次考试,班里考了第四名,级里排28名(整个年级有300多人),她还说比以前退步了,她的目标是考北江中学。带队的胡老师告诉我们说:北江中学是韶关最好的中学,属省一级。如果考上北江中学愿意到新丰一中读书可以免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她说:一切皆有可能。她相信目标一定可以实现。</p>
<p> </p>
<p>在和她聊天中,她讲了好几个成语,她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一丝丝的担扰。我感觉到她应该看过很多书,于是我问她平时看课外书吗。她说看。都看些什么书,带我去看一下。于是就带我们到她的小房间,拿出了几本书。一看书名,我们都呆住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做人就这么简单》《孙子兵法》《狼性法则》《智慧背囊》等。她还跟我们访查组的胡太推荐说:阿姨,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你。一看书名《好女人的36个习惯》。父亲说这些书都是她自己要买的。</p>
<p> </p>
<p>她的所思所想似乎超出了她这个年龄段。但这样的环境,除了坚强还能怎么样呢?想想我们16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想想我们读初三的时候又在干什么。从来没想过家事,从来没想过赡养父母的事。但她上小学就知道自己是抱养的,知道以后要照顾爸爸、奶奶。知道这个现在住的家不是她真正意义的家。她说,这地QI是别人的,是一位好心的伯伯给他在这建房子…。对于这位学生,经济的压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对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p>
<p> </p>
<p>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生而平等,没有谁出生就是王侯将相,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真心地祝愿她能够创造生活的奇迹。</p>
<p> </p>
<p> </p>
<p></p>
<p> </p>
<p>住的是80年代的砖瓦房</p>
<p> </p>
<p></p>
<p> </p>
<p>做饭炒菜烧的是柴<br/><br/><br/></p>
<p> </p>
<p>除了吃饭的桌和凳,没有多余的家具,更谈不上家电</p>
<p> </p>
<p> </p>
<p> </p>
<p>她的“书房”,简单而整洁<br/></p>
<p><br/></p>
<p> </p>
<p>无意中发现,她用的草稿是废纸的背面,上面还写着“一定要争气”</p>
<p><br/></p>
<p> </p>
<p>她看的一部分课外书<b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