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69|回复: 12

[教育] [推荐]让我们都做一粒“天下的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6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转贴自:</p>
<p> ■南方论坛 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br/></p>
<p>在广元的大街上,和走在灾区的许多大街上一样,让人充分感觉到为什么“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虽然余震不断,市民们基本上都选择在大街或广场上过夜,但帐篷里却随处可见川人常言的“安逸”。在街边,一个5岁多的小姑娘在妈妈帮助下,正在仔细地绣着十字绣,上书“家和万事兴”,已经绣到最后一个字了,只一会的羞涩,便不顾我们摄影记者的镜头,“安逸”地绣着她的“浩大工程”了。在江边的一处帐篷旁,一位姓付的师傅正在仔细地给他的妻子修脚,妻子抬起头,满脸幸福“安逸”的笑容。在一家变成危房的证券公司门口,帐篷证券公司已经开始营业了,股民们就在帐篷里的电脑旁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股票走势,甚至纷纷要在我们的镜头下留影,“安逸”地招呼着股友:胖子,看下镜头,来个特写嘛,上《南方日报》咯! </p>
<p>  在看惯了重灾区的苦难与悲恸之后,突然看到这些生动的场面,看到这些似乎忘记灾难而重归“安逸”生活的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感动起来。其实,就是在重灾区,我也看见了许多可以称之为“安逸”的场面。灾民们不顾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拿出粮食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官兵和志愿者;听说我们来采访青川灾区,一对小两口开着他们的小货车热情地送我们去目的地,非但坚持不要钱,还露出很不好意思的表情给我们说,由于有事情,他们不能送我们去下一个目的地了。这是多么淳朴的灾区人民啊,他们面对灾难居然还能在灾难面前安逸地生活、安逸地追求命运、安逸地得到尊重,这不正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吗?</p>
<p>  有一种感动叫做“安逸”。但灾区百姓的“安逸”并不是安之若素,安享外界的救援,他们从个体的微小开始起步,无论是收割夏麦、栽插秋秧,还是清理商品、重启买卖;无论是被救援后自身也投入救援,还是对救援队伍的一声声感谢,灾区百姓在灾难之后所展现的平淡从容与感恩的心态让我一再地感动。虽然其中也有杂音,也有中国社会常见的某些令人不快的场景,但毕竟只是些微。他们到底是乐观地看待灾难,乐观地坚守关于人的价值,乐观地准备走出废墟的阴影,在废墟上再度站立。有了这样的乐观和安逸,也就有了“汶川雄起”、“四川雄起”、“中国雄起”的精神血脉。</p>
<p>  安逸不是麻木,安逸不是消极,安逸也不是自甘沉沦。在四川的历史上,苦难不是第一次。明末清初的战乱,使昔日的天府之国,变为人烟俱灭之地。战乱平息后,清顺治年间清理户籍,发现四川仅剩8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地人口有300万以上。但四川到底还是从灾难中走了出来,文明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近代以来,川人在革命中多有贡献,四川保路运动促使了武昌起义,倾覆帝制;抗战期间刘湘将军率川军第一个通电全国抗日,300万川军出川,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全国无出其右者,可以说,川人瘦削的肩膀撑起了国家倾斜的天空;而在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可谓功勋卓著;建国以后,又是川人邓小平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大门。除却武功,更有巴金先生等诸多川籍人士的文治。从这个意义上,川人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川人的“安逸”就是中国的“安逸”,川人在灾难面前的百折不挠不就是中国在灾难面前的奋发向前吗?</p>
<p>  多难兴邦。多难曾让四川崛起,多难更能让国人奋起。“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又何尝不能做“天下的盐”,以悲痛之后的坚定、以哭我中华之后的乐观来迎接灾难之后的生活呢?毕竟,这个民族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需要每一个公民齐努力,这个国家还有许多的责任需要诸君共担当。</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6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6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转帖:</p>
<p>《圣经》中基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做世上的盐”。 </p>
<p>“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个标题最初见于几年前南方人物周刊做的一期专辑。<br/><font color="#000000">麻辣二字地球人都知道。但麻辣只是表面口味,川菜真正的起点在盐味。四川人是天下盐味最重的人,他们喜欢用嘴巴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若是自由、豪爽,浑身通泰、不拘一格的,他们不说有情有义,只说“有盐有味”。反过来,一辈子谨小慎微,为物所役、与邻为壑的,就叫“没盐淡味”。白白来了世上一回。<br/></font><font color="#000000">盐正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活得有盐有味,活得自由自在,活得洗尽铅华,这就是四川人的理想。尽管四川人在各个领域不乏骄子,但俗世的成功从来不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最高理想。尽管四川自古多才子,但四川这块地界几乎不出圣人,不出道貌岸然的模范,它出的似乎都是鬼才、怪才,奇人和异端。<br/>上天造四川这块盆地,好像就是为中国人造胃。但四川人瞧不起满汉全席,他们生性自由,喜欢在街</font><font color="#000000">沿边边摆摊摊,不喜欢给帝王做厨子。他们愿意给天下人做盐。</font></p>
<p><font color="#000000">四川人是“不成器”的,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自古以来,礼教的约束在这里最弱,逍遥的理想从胃口一直延伸到头脑。立功、立言、立德的伪不朽,不如一盘东坡肘子。你看苏东坡这大胖子留下的几道菜肴,尽是大肉。就知道四川从文化人到挑夫走卒,从古到今一个共同的性情,是只要活得自在,不怕吃得饿怂。</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还意味着改良、中和和防止腐败。四川人爱钱,也为生存奔忙,但他们也爱晒太阳。他们的先人有一种在挣钱和晒太阳之间求平衡的心态。四川人也爱出风头,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台面上花枝招展的四川人总能数一串串。但他们更爱自由。他们天生反感不自在,胜过谄媚任何人造的头衔和光环。但在不自由的时代,四川人就显得爱走极端。平常再穷困,也能活得闲适、均匀。但为了捍卫基本的生存权利,四川人一旦刚烈起来,不会输于任何人群。</font></p>
<p><font color="#000000">四川人的念头,认为自己是四川人,所以才是中国人。首先是四川人,才活得那么有盐味。他们不喜欢任何人强加群体的义务,诗人何其芳在上个世纪苦苦呼喊《成都啊,让我把你摇醒》,但成都人会说,着啥子急,让我再睡几分钟。你等他醒了,几十万川军就心甘情愿地出川赴死。地方和国家、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四川人其实看得最通泰。</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者,岩也;盐是人类的根,不是食盐,而是岩石。 </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者,言也;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食盐者不食言。</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是生活的沉淀物,生命的结晶体。飘零在生活中,散落在众生里,待我们去发现,去搜索,去品味。<br/></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关于“盐”,圣经的原文是:“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这个比喻是说,作为基督徒,要明白本身的价值,是与基督密切的关系,对于世人能起调和防腐的作用。若是离了基督,则如失味的盐(以前犹太和中东一带地方多吃形如石头、咸味浓厚的矿盐和井盐,这种盐如果被风雨侵蚀后,或挨近地面,就多半失去盐味了),成为无用的废物,没有什么价值,不过被人鄙弃罢了。</p>
<p> </p>
<p>作者想写四川人爱自由,有个性,但用错了典故,反而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将“天下的盐”有关的词句去掉,读起来就顺畅多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只好做一滴水,免得太咸,菜没法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浪淘沙</i>在2008-6-17 14:58:00的发言:</b><br/>看来我只好做一滴水,免得太咸,菜没法吃。 </div>
<p>要不,我可以做一块猪肉,为减轻肉价飞涨做一份贡献![s:224]</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6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6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转帖:</p>
<p>《圣经》中基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做世上的盐”。 </p>
<p>“四川人是天下的盐”,这个标题最初见于几年前南方人物周刊做的一期专辑。<br/><font color="#000000">麻辣二字地球人都知道。但麻辣只是表面口味,川菜真正的起点在盐味。四川人是天下盐味最重的人,他们喜欢用嘴巴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若是自由、豪爽,浑身通泰、不拘一格的,他们不说有情有义,只说“有盐有味”。反过来,一辈子谨小慎微,为物所役、与邻为壑的,就叫“没盐淡味”。白白来了世上一回。<br/></font><font color="#000000">盐正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活得有盐有味,活得自由自在,活得洗尽铅华,这就是四川人的理想。尽管四川人在各个领域不乏骄子,但俗世的成功从来不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最高理想。尽管四川自古多才子,但四川这块地界几乎不出圣人,不出道貌岸然的模范,它出的似乎都是鬼才、怪才,奇人和异端。<br/>上天造四川这块盆地,好像就是为中国人造胃。但四川人瞧不起满汉全席,他们生性自由,喜欢在街</font><font color="#000000">沿边边摆摊摊,不喜欢给帝王做厨子。他们愿意给天下人做盐。</font></p>
<p><font color="#000000">四川人是“不成器”的,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自古以来,礼教的约束在这里最弱,逍遥的理想从胃口一直延伸到头脑。立功、立言、立德的伪不朽,不如一盘东坡肘子。你看苏东坡这大胖子留下的几道菜肴,尽是大肉。就知道四川从文化人到挑夫走卒,从古到今一个共同的性情,是只要活得自在,不怕吃得饿怂。</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还意味着改良、中和和防止腐败。四川人爱钱,也为生存奔忙,但他们也爱晒太阳。他们的先人有一种在挣钱和晒太阳之间求平衡的心态。四川人也爱出风头,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台面上花枝招展的四川人总能数一串串。但他们更爱自由。他们天生反感不自在,胜过谄媚任何人造的头衔和光环。但在不自由的时代,四川人就显得爱走极端。平常再穷困,也能活得闲适、均匀。但为了捍卫基本的生存权利,四川人一旦刚烈起来,不会输于任何人群。</font></p>
<p><font color="#000000">四川人的念头,认为自己是四川人,所以才是中国人。首先是四川人,才活得那么有盐味。他们不喜欢任何人强加群体的义务,诗人何其芳在上个世纪苦苦呼喊《成都啊,让我把你摇醒》,但成都人会说,着啥子急,让我再睡几分钟。你等他醒了,几十万川军就心甘情愿地出川赴死。地方和国家、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四川人其实看得最通泰。</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者,岩也;盐是人类的根,不是食盐,而是岩石。 </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者,言也;盐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和担当。食盐者不食言。</font></p>
<p><font color="#000000">盐,是生活的沉淀物,生命的结晶体。飘零在生活中,散落在众生里,待我们去发现,去搜索,去品味。<br/></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关于“盐”,圣经的原文是:“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这个比喻是说,作为基督徒,要明白本身的价值,是与基督密切的关系,对于世人能起调和防腐的作用。若是离了基督,则如失味的盐(以前犹太和中东一带地方多吃形如石头、咸味浓厚的矿盐和井盐,这种盐如果被风雨侵蚀后,或挨近地面,就多半失去盐味了),成为无用的废物,没有什么价值,不过被人鄙弃罢了。</p>
<p> </p>
<p>作者想写四川人爱自由,有个性,但用错了典故,反而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将“天下的盐”有关的词句去掉,读起来就顺畅多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7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只好做一滴水,免得太咸,菜没法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浪淘沙</i>在2008-6-17 14:58:00的发言:</b><br/>看来我只好做一滴水,免得太咸,菜没法吃。 </div>
<p>要不,我可以做一块猪肉,为减轻肉价飞涨做一份贡献![s:224]</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6-27 01:16 , Processed in 0.0846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