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3|回复: 0

我上网的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4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说到上网,我算是老资格了。大概在96年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合资单位的电脑系统管理员,开始接触互联网。记得那时候拨号上网后,系统还弹出一个黑乎乎的UNIX登录窗口,出现一个login:提示符,然后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幸亏我比较习惯用UNIX,否则真的会不知所措。</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刚上网的时候,主要是到处去看那些乱七八糟的网页,什么都有兴趣,但很少去论坛(现在只记得当时有一个叫carboy的人做的东西比较有名)。以前也有类似BBS的东西,只是界面实在难看,而且难用。因为没有人指导(那时候很少有人懂这个),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去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除了上网,就是看email,我注册了一个hotmail的邮箱,但是很少有人给我写邮件。上班时候,每隔一个小时不到我就要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新邮件,偶尔收到一个广告邮件真是激动万分,把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一遍,一边还琢磨为什么芸芸众生,对方独独选择了我作为他们宣称的对象,其受宠若惊的程度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好笑。现在互联网普及,web2.0出现,出现博客、wiki这些新东西,我每天要发几个帖子,删除几十、几百封垃圾邮件,回想起来,技术发展的真是快啊。</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再有,从我发表自己意见的层次,我也觉得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一、完美主义型,刚上网,社会经验也少。看到别人的言论,觉得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觉得很不能容忍,特别是暴露出一些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事情,更是看不入眼。那时候,我的世界观就是完美的,这个世界有很多应该的事情:柜台服务人员就应该为大家热心服务;大家都应该跟自己的自私做斗争,领导的业务水平就应该是最好的....否则就是有问题。总之,我的观点就是人人都应该是圣人,觉得自己才是正义的化身。现在想起来,那种认真可爱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br></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二、愤青型,后来,接触社会多了,自己也吃了不少亏,才发现这个社会和我们受到的教育里描述的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时候,我觉得受骗了,愤怒了,于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开始在网上疯狂地攻击每一个人,每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用最阴暗的心态去想象别人,属于典型的受害者心态,必须要把这个丑恶的世界完全毁灭,重新新塑造一个理想世界。另外,我还喜欢挑别人文章中的缺点而自鸣得意,因为我的逻辑能力较强,虽然很多观点也很偏激、舍本求末,却也经常能将别人揭露、批驳得体无完肤,并从中得到乐趣;<br></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三、伪专家型,再经过一段时间,自己也逐步做一些管理工作,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于是我看了大量的西方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著作来充实自己,碰到问题就喜欢引经据典,以为一个理论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过,这个阶段我基本能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只是不能找出有效的方法。这时候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书呆子的感觉;<br></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四、现实型,后来,对事情的分析逐渐深入,才知道事情有很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有不同的力量在作用。所以解决一个问题,不仅要看清楚尽可能多的方面,还要识别各种力量的方向和大小(所谓“势”)。于是更加深刻理解了盲人摸象的道理,看到很多人都在犯那几个瞎子的错误。这时候,开始知道一个人关注的范围和能控制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些事情如果是你没有办法解决的,那么你最好接受他,无谓的牢骚和愤怒只会伤害自己。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就是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吸引更多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满怀热情地奋斗;<br></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五、解决型,现在,我逐渐认识到,很多情况下指出问题并不是关键,特别是一些无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资源、角度、力度、时机都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我开始用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理性、适度投机)的观点去为其他人思考,开始了解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各种力量博弈、平衡的结果。开始追求自己能看清楚问题、想清楚平衡,再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可衡量结果的解决办法。</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随着我逐渐开始看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我逐渐把关注点从事转向人。我以后会越来越少地发表意见,越来越多地思考,也逐渐收敛自己的锋芒。老子对孔子说:明辨是非的人经常遭到别人的嫉恨。孔子也就吃了一辈子的亏。所以,中国人说“难得糊涂”,古代的著作喜欢把话说得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就是这个原因。</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但是我就象一个登山者,只能看到自己上来的路,前面究竟有多远,距离顶峰还有多少路,仍然看不到。也许一个过来人说,你连半山腰都没爬到,还早呢。不过,能知道方向并确认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我就会满怀热情地攀登。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吧。</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5-5-13 20:45 , Processed in 0.0140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