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8|回复: 1

跟我学,三分钟说好一个完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2 08: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我迷上了微电影和纪录片。


因为之前拍过纪录片和微电影,有部分还获得了自治区的奖。所以,那时候,一有空就打开微电影网站,纪录片网,不停地看,一天看了有10几部纪录片。其中凤凰卫视组织的纪录片大赛中有一部叫《三十二》的短纪录片荣获当年特等奖,它讲述了一个中国广西桂林妇女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抓去做慰安妇,然后逃跑出来,发现自己怀孕了,并且把孩子生了下来的故事。两母子在破败的屋子相依为命,被村人唾弃,孤独终老。特别是老人唱的那首山歌做开头,让人在凄苦悲悯的氛围中感受到老人心底仅存的一丝丝温暖记忆。


后来,我尝试着写纪录片脚本,微电影剧本,写了又停,停了又写,始终写不出自己理想中的剧本。后来,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接触到台湾小说家许荣哲写的《小说课》,翻来覆去地读了几遍,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三分钟说好一个完整的故事”。那就是只要回答了七个问题,就能把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清楚。“七个问题”就是故事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这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    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真有这么神奇吗?真有这么神奇!


不信,我们挑一部耳熟能详的小说来验证一下,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


1.    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在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一全部财产作为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追赶世界的目标。


2.    阻碍(一)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各种阻拦。(二)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3.    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骑乘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了命。


4.    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伦敦。霍格一共花了80天又5分钟,输掉了比赛。


5.    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79天又5分钟。


6.    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导致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    结局:主人公不只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而抱得美人归。


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当年创作《80天环游世界》时,肯定没有学过“故事公式”,但是何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


其实,不是巧合,而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的相似面孔。


《小说课》里还讲到,事实上这个公式并不是故事制造机,而是一条串故事珠珠的线。创造故事的过程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把我们脑子里,散乱的故事碎片,利用因果逻辑,一个一个串起来了。


从我们有记忆以来,电影、电视、小说、漫画……不断被塞进我们的脑袋磁盘里,而“七个问题”的公式像极了一条串故事的线,它把我们脑海中的故事碎片,重新组合起来。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1.    目标:十七岁少年想加入棒球队。


2.    阻碍:少年的父亲曾是知名球员,后来却涉及赌球案。所以少年一直背负污名,遭到各大球队的拒绝。


3.    努力:少年有个残障妹妹;一个软弱的球队出了个险招——想利用观众的同情心,以及负面的名声来博取支持,因而少年入队。


4.    结果:少年一炮而红,成为强打少年。


5.    意外:少年得知球队录用他的原因是妹妹残障,灰心地退出球队,转而到拉面店工作。


6.    转折:在拉面店里,少年遇到父亲当年最好的朋友,这才知道父亲并没有涉及赌球,而是为朋友背一辈子的黑锅。


7.    结局:打开心结的少年,每次挥棒前,都会用球棒指着天空,因为天上的父亲正对着他微笑,就这样,少年一次又一次地把球用力击向天空,成了真正的强打少年。


由“七个问题”展开的故事公式,深深影响了我。每当我灵感枯竭时,都能从公式中得到一些创作灵感。在我写剧本时有了清晰的脉络,在我讲故事时有了完整的指引路线。






微博@广西记者班主任故事/简书:班主任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8: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力运行的秘密

民主国家领导人与独裁国家领导人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必须优先保证自己铁杆支持者的利益。民主的本质不是选举,而是联盟人数多。”
1

19 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
他大力推动民主自由,在 40 多年的任期内,成功地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独裁国家变成了一个现代民主国家。
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
他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 1881 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并在 1889 年通过法律禁止 12 岁以下儿童工作。
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国家的经济也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

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的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
刚果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利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奴隶。
他们在警察的强制下劳动,动辄被施以断手之类的酷刑,有超过 1000 万人被迫害致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利奥波德二世在橡胶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民主,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

有人可能立即会说这是制度问题。但“制度”在这里与其说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
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
真正原因是: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我认为这个答案跟“制度论”的区别在于必须让多少人满意,这个人数不是制度“规定”出来的,而是实力的体现。
2


斯坦福大学教授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和合作者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很多政治现象的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三个数字来描写。
以国家为例,这个“三围”就是层层嵌套的三种人的人数:
1. 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领导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2. 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领导人有影响力的人。对美国来说,这相当于选举这天出来投票的选民;对沙特阿拉伯王国这样的君主国来说,他们是皇室成员。
3. 胜利联盟:必须依赖他们,领导人才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对美国总统来说,他们是在关键选区投出关键一票让你当选的人;对独裁者来说,他们是你在军队和贵族内部的核心支持者。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民主,关键并不在于是否举行选举,而在于胜利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人数。领导人工作的本质是为联盟服务,因为联盟对领导人有推翻权——如果你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我们有能力随时换一个。
如果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它都是事实上的独裁国家
3

这个理论被总结成一本学术著作《政治生存的逻辑》,并在 2011 年形成一本通俗著作《独裁者手册》。
要知道,即使最厉害的独裁者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他们必须依靠联盟才能实施统治。为此,领导人取悦的对象不应该是全体人民,而必须是联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一心为民或者能从长远筹划国家发展的领导人即使在民主国家也常常干不长,而那些腐败透顶的独裁者却常常可以稳定在位几十年。
从这个根本出发,“三围”理论可以回答我们对政治斗争的种种不解之处。[blockquote]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
变法为什么困难?
为什么民主党欢迎非法移民,却反对给高技术移民提供特别渠道?
民主的美国为什么会推翻别人的民选政府?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越丰富,它就越不可能民主化?
为什么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民主?[/blockquote]4

《独裁者手册》提出了五个通用的权力规则。
不管你是独裁者还是民主国家领导人,还是公司的 CEO,哪怕你对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公司一无所知,只要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以下规则,你的权力就可保无虞。
1. 要让联盟越小越好。联盟人数越少,收买他们要花的钱就越少。
2. 要让名义选民越多越好。名义选民多,一旦联盟中有人对你不满,你就可以轻易替换掉他。
3. 控制收入。领导人必须知道钱在哪,而且必须能控制钱的流动。萨达姆上台七年前就已经掌控了伊拉克的石油。
4. 好好回报联盟对你的支持。一定要给够,但是也不要过多。
5. 绝对不要从联盟口袋里往外拿钱给人民。这意味着任何改革如果伤害到联盟的利益就很难进行。凯撒大帝曾经想这么做,结果遇刺身亡。历史上变法者常常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领导人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通过税收、卖资源或者外国援助拿到钱,用一部分钱把联盟喂饱,剩下的大可自己享受——或者,如果是好的领导人的话,也可以拿来为人民谋点福利。
5

联盟是领导人的真正支持者,但由于其掌握推翻领导人的手段,他们也是领导人的最大敌人。领导人对付联盟,除了必须收买之外,还有一个用外人替换的手段。
路易十四继位初期,联盟里的贵族都不是自己人。他的做法就是扩大名义选民,给外人进入政治和军事核心圈子的机会,用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甚至把旧贵族关进凡尔赛宫,使这帮人的富贵只能依靠他。
对领导人来说,联盟成员的能力并不重要,甚至反而有害,忠诚才是最重要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就是要削弱联盟的能力,同时证明联盟成员是可替换的。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中国皇帝的统治之所以稳定,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扩大了名义选民,让功臣和贵族始终保持一定的不安全感。
6

联盟名义选民的相对大小关系,是政治格局的关键。有没有投票选举,有没有自由媒体,有没有三权分立,有没有监督机制,都是细节而已。
只有当联盟人数足够多,成功的民主政治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联盟人数少,哪怕在民主国家也会发生独裁式腐败。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都是小联盟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都很腐败,而且它们的主席都能在任很长时间的原因。
国际奥委会总共只有 115 个委员席位,重大决定只需要赢 58 票。这意味着只要收买少数委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票结果,而众所周知,奥委会委员在决定奥运举办城市时的确会接受贿赂。据 BBC 估计,现在贿赂奥委会委员的总价码大约不过才 1000 万美元。
国际足联更腐败,你只需要 13 票!所以贿赂他们中的一个人需要的钱就更多。据报道,有一个委员的亲口开价是单人 800 万美元。也只有腐败,才能解释把世界杯主办权交给卡塔尔这样的荒谬决定。
其实消除腐败的办法很简单:扩大联盟人数。比如,可以给全体奥运会运动员投票权,不过奥委会主席是不会赞成这个建议的。
7

上市公司虽然有很多小股东(名义选民),但是董事会往往只有十几个人。联盟人数极少,对 CEO 来说是一个容易形成独裁的局面。
一般人可能想象 CEO 的工资应该跟他的业绩密切相关,而据《经济学人》2012 年报道的最新统计,CEO 工资跟业绩根本没关系!
事实上,CEO 的最佳策略不是搞业绩,而是搞政治。他们必须在董事会安插自己的人马。研究表明,越是在董事会有亲信的 CEO,他们的在位时间就越长。
比如,惠普女 CEO Carly Fiorina 因为行事高调和错误收购康柏,现在已经成了IT史上的笑话,但是她在任内做的每个动作都符合权力规则。Fiorina 一上台就不断在董事会排除异己,减少联盟人数。而她不顾市场反对坚决收购康柏,正是为了扩大名义选民,进一步冲淡董事会中对自己的反对势力。然后她给新的董事会加薪,正是为了收买联盟。
当然最后因为惠普的业绩实在太差,股价一跌再跌,Fiorina 任职六年后被迫在 2005 年下台。即便如此她仍然得到一笔巨额遣散费。
其实,Fiorina 被赶下台的关键还是董事们都有股票,他们对股价的关心最终胜过了对 Fiorina 的“喜爱”。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惠普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国家,也许 Fiorina 就会在领导人的位置上一直干下去。
8

那么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投票权,联盟人数理论上可以达到全体选民的一半的民主国家,权力规则是否还起作用呢?
答案是,民主国家领导人与独裁国家领导人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必须优先保证自己铁杆支持者的利益。
有这么一帮人,他们相信民主国家的领导人真心热爱民主,希望能借助外国力量推动国内的民主。这帮人太天真了。民主国家领导人的确要取悦人民,但仅限于其本国的人民。事实上,民主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处处受限,但在对外政策上却可以像独裁者一样行事。
美国总统爱说,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民主。而此书指出,这全是胡扯。美国对外政治的唯一原则是确保美国人的利益。为此,美国要求外国政府施行有利于美国的政策。这有两个办法,不常见的办法是战争,常见的办法则是对外“援助”。
2010 年,女经济学家 Dambisa Moyo 出了一本书《援助已死》,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对非洲的种种所谓援助,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援助金额和物资被当地独裁者占有,他们正好可以用这笔收入回报联盟。你想给独裁国家饥民提供直接援助,该国政府会首先要求你交税。
然而明知援助无效的情况下,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仍然要继续提供援助呢?因为援助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收买独裁政府。援助其实就是一个幌子,就好像以对方小孩上大学为名义的行贿一样,你要当真去考察这钱是不是交了学费就荒唐了。
美国曾经通过对埃及援助来促成埃以和谈,埃及政府拿了钱办了事却并未在本国宣传美国的好,埃及老百姓反而更恨美国了。
9

越是联盟人数少的国家,它的政府就越容易被收买,因为收买少数人花不了多少钱。
同样一笔钱投给民主国家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投给独裁国家却可以立即让该国政策发生一个改变——所以越是独裁国家,越容易出内奸。给一个独裁国家援助,等于帮着独裁者收买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此书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统计发现,那些当选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国家,在其任期内,经济发展和政治自由都变得更落后了!为什么?因为更大的发言权可以换来更多援助!很明显,这个“安理会效应”在独裁国家更强。
从容易收买的角度看,美国领导人更喜欢独裁的外国政府。最近一系列的非洲国家民主化给美国带来了很大麻烦。在历史上,如果一个民选的外国政府对美国人不利,美国甚至可能直接出兵干掉这个民主政府,然后换上一个独裁傀儡,比如智利的皮诺切特。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美国人民不喜欢推行民主吗?没错,但这种喜欢仅限于口头说说,如果你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利益换别人的民主,那就不干了。

选自《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乐助会 ( 粤ICP备17000649号 )

GMT+8, 2024-6-2 20:08 , Processed in 0.1563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